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三——水城渔笛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三——水城渔笛

2022-05-07 00:04:57

 点 击 上 面 蓝 字     一 键 关 注

添加个人微信: 18183565911 (合作 | 爆料)

此 刻 已 有 9 . 55会 泽  人 关 注 我 们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

十景之三——水城渔笛



水城风起暮云收,

迷望蒹葭接戍楼。

谁荡扁舟载明月,

一声渔笛满江秋。


上面这首诗,是云南晋宁举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东川府教授的【东川杂诗】其中之一首。诗中写道:位于金钟坝子北端的水城起风了,傍晚的云层开始收敛。模糊中望去一片芦苇草紧接着放哨的军事“戍楼”,此时,是谁扁舟载月,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载满江秋。


看来,“水城渔笛”一景,在当时的文人学士中,还是颇有影响力的。也就是光绪年间,翠屏诗社的社员张璞这样写到:“短笛横吹村牧倦,归舟唱晚老渔孤,诗成独立斜阳外,竹树萧森山有无”。山上,牧童吹着短笛;水中,渔翁划着小船,归舟唱晚,这样的景色荡激着我的诗情,放眼望去,斜阳即将落山,竹林萧森,山色有无。把“水城渔笛”这一迷人的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



“水城渔笛”的水城,位于县城西北两公里处的万额山麓。“水城”一地,最早见于史籍为明代洪武年间,那时,东川府恰由云南划归四川管辖,【明史】载:“东川府,府治无城,洪武初建于马鞍山下,寻移万额山南,伐木为栅,以卫府城。”会泽建县,应是公元前135年所置的堂琅县,堂琅县的县治在什么地方?史书没有记载,【新纂云南通志】说:“堂琅废县,在城西南,汉置”。可见堂琅县治初建于现在县城两公里处的马鞍山下,后荒废闲置,到明朝洪武年间,明王朝才在废县的遗址上重修府城。其后不久,移城址于万额山南,即今县城西北两公里的水城村,移建后的水城作为彝族土官的城堡,是十分简陋的,仅“伐木为栅,以卫府城”。到明朝永乐年间,土知府普得重修。明朝中叶,彝族土酋三子分家,又于今县城东土城村新建城堡一座,形成马鞍山麓府城,万额山麓水城,今土城村土城三城犄角之势,【乾隆·东川府志】载:“禄氏水城,在罗乌{北城门称罗乌}门外,青龙山下,今毁,赵淳旧志:四面皆水,石基仅存,尚有黑爨(彝)数户。”赵淳,赵州进士,雍正六年{1728年}曾任东川府教授{近似于教育局长},他在任期间,曾首次撰修【东川府志】,他记载的水城为“四面皆水,石基尚存,仅有黑爨(彝)数户”。这则记载,是赵淳雍正六年前后水城的情况,当时,蔓海尚未开竣,一片汪洋,在万额山麓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即为彝族禄氏所建的城堡,城堡四面环水,设有城墙,仅“伐木为栅”而已,城堡中建有禄氏的土府。从雍正五年{1727年}始,到乾隆初,蔓海的水泄完后,整个金钟海坝“水消田出,”水城四周的水也因海的开竣而露出了陆地,水城也因此失去了“四面皆水”的格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流水声中路几条,

渔人弄笛自逍遥。

兴来荡着扁舟去,

好趁斜阳渡野桥。


此是海开竣后很长一段时间水城的情况,当时,也有数条小道通向水城,海之水尚未全消,诗人顺着海,荡舟进入水城城廓,在一片流水声中,打鱼的人,吹着笛子,笛声在青山隐隐的碧波中悠扬而婉转,渔人是那么自在。此时,夕阳一抹,落霞成绮”只能从野桥下穿过,才能到达水城的城堡。诗情画意,一副多美的“水城渔笛”晚归图。


史载的“禄氏水城”中的禄氏,据考证,为“六祖分支”时六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所谓的“”部的后裔,明代的【滇云历年传】记载为:“乌蒙{昭通}、东川同一祖,系沾益夷人夫妇徙东川,即有妊,腹中时闻争斗声,乃孪生二子,夷人欲杀一留一,未行,妇遂负一子夜半渡江至乌蒙。后二子长,各据一方,自为雄长,而亦后争夺,如腹中之兆也。”故【昭通县志】载:“昭通为禄氏地,祖来自东川。”禄氏一族的强大,大概于唐朝南诏国的前期,到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禄姓始见史册。到明朝洪武年间,傅友德·沐英统领30万大军,对云南进行征讨,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东川士酋禄鲁祖皆望风归附。”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禄氏一族在“氏家遭不辛,祸起萧墙”的情况下,主动“献土没流”,基本结束了对东川的统治。到雍正八年,禄氏统治阶级的残余又于东川起事,反对清政府的改土归流,,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水城作为禄氏的一个水上城堡,因其历史的悠久厚重,彝族文化的绚丽多姿,湖光山色,笛声悠扬,引起了会泽士子的极大兴趣,列为会泽十景中的一景-——“水城渔笛。”



在会泽的历史上,最先吟咏“水城渔笛”的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湖南岳州府巴陵县人时任东川知府的方桂,他吟咏“水城渔笛”一诗是这样写的:



鸣榔响罢未收罾,

楚竹拈来逸兴乘。

欸乃一声天地绿,

悠扬初起水云凝。

岂摹铁管偷梨花,

漫谱山阳忆广陵,

三弄船头明月出,

依稀唤起夜龙应。


诗人是在打鱼人敲着榆木做的榔头去收渔网的傍晚时分,吹着用湖南竹子做的笛子,兴致勃勃而乘舟畅游的,在暮云初合,水天一色的蔓海中,打鱼人的吆喝声一过,感到天地一片绿色笼罩,婉转的笛声,使白云,湖水都凝固了。此景此情,不禁使诗人抚今追昔,临海怀古,哪有描摹铁管去偷梨花的事情,别去谱写晋朝向秀经山阳旧居所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怀念好友嵇康的典故。在一片茫茫之中,我们吹着【梅花三弄】,此时,月“已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映于水中,月亮像是从船头而出,在万籁之中,好像唤醒了夜龙,听到了它的回声。此诗情景交融,较好地描写了蔓海尚未开竣时水城的情况。



事隔一百二十多年后的光绪七年(1881年)东川知府蔡元燮在众士子的邀请下,又写了“水城渔笛”一诗,诗曰:



我昔武陵住,浩歌武溪深。

维桑别已久,折柳凄至今。

驾言事幽讨,临流清素襟。

松筱含远籁,岩泉如玉琴。

触余故园思,忽见桃花林。

渔舟在何许,仿佛闻孥音。

莫追小海唱,聊作沧浪吟。


蔡元燮,湖南武陵人。诗人开篇即以讲昔日在武陵溪中乘舟,浩歌武陵。但故乡一别已经多年,那亲友折柳惜别的情景,今日还历历在目,感伤至今。如今,我乘坐着车子来到水城探微寻幽,亲临清澈的溪流,似乎在洗涤着我的胸襟,那松竹的涛声像是发自天籁,悬崖上的泉水像玉琴发出清音。此景此情,勾起了我思乡的愁绪,眼前出现的桃花林,与陶渊明写我故乡的【桃花源记】何曾相似。看春之水乡,打鱼的船儿在什么地方呢?不要去追随小海中高亢的“海腔”吧!聊把那【孟子·离娄】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咏而歌之吧!


另外,刘尧民先生与杨德辉社长已曾对此景有过吟咏,刘尧民先生的诗为:


闲来渔舍数归鸦,

水回春寒见月芽。

江上何人吹玉笛,

梅花落尽落梨花。


杨德辉社长的诗作为:

竹笛声中舞暮鸦,

梨园春雨洗新芽。

鸱夷一舸江心醉,

水城朦胧臥浪花。



现今,“会泽十景”中的“水城渔笛”一景,因沧海桑田,漫漫护城之水及渔人的笛声已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


但作为红军长征途中扩红1400多人的聚集地——地球上红飘带飘拂过的地方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株梨树园林之景,仍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和参观者。


会泽十景

翠屏春晓,金钟夕照,

龙潭夜月,龙墓桃花,

石鼓樵歌,温泉柳浪,

水城渔笛,青龙残雪,

饮虹云阵,蔓海秋城,

文:卞伯泽先生

图:沈波、周志徐、罗淼等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会泽万事通沐语整理编辑


生命的四季中我们身边的人来了去了,留下或长或短的记忆,最后都慢慢消失在岁月的褶皱里。我们渐渐习惯了淡视云起云落,静看花开花谢。人生的很多时候是悄无声息的,有些风景错过了就......



在最美的会泽

遇见你

水城之春-等你听花开



在最美的会泽

遇见你

水城之夏-等你来浪漫



在最美的会泽

遇见你

水城之秋-等你来收获



在最美的会泽

遇见你

水城之冬-等你来舞雪



航拍水城《梨花开又放》

旭乐传媒


  • 会泽人挺住!马上有5个坏消息“袭来”…

  • 【曝光台】会泽城区违章停车车辆

  • 天价洋芋!一个洋芋拍出5000元!你信吗?

  • 会泽用来喂猪的石头,如今却身价倍增..你家还有吗?

 关注会泽   分享会泽 ★

新 媒 体 · 会 泽 万 事 通 | 会 泽 各 种 新 闻 一 手 掌 握

新 闻 爆 料 微 信:18183565911 欢 迎 提 供 线 索

跟  着  我  们  的  节  奏  一  起  为  会  泽  代  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泽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