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眼镜,深色的夹克,一头黑发,这是初见退休教师郑燮明的印象。今年66岁的郑老师曾是盛泽一中的英语老师,现在在盛泽镇老年大学教老人学英语。为了让缺乏基础的学员们对英语感兴趣,他用盛泽方言标注音标,给句子注音,自编的教材《中老年实用英语》获评省老年大学优秀自编教材。平时生活中,精通英语的郑老师,在越剧上也很有造诣。
“自从初一接触到俄语,我就对外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郑燮明说,自己真正开始接触英语,是在1971年。那时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都会播放英语学习节目,他是这档节目的忠实听众。为了学得更精一点,他还专程跑到上海购买这档节目的教材,就这样一直听了7年的广播。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郑燮明参加了那年的夏季高考,直到那一年的年底才被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录取,两年的学习时间一下子减少了四分之一,这让郑燮明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忘我地投入学习。别人背教材,他还会啃“大部头”字典、语法书。“那时候我在看《当代英语语法》,老师们都觉得深奥,叫我不要浪费时间。”郑燮明说,但他还是坚持着看下来了。
毕业参加工作后,郑燮明仍会每天花上两个小时阅读英语杂志和书籍。“当时在学校当老师,订杂志也比较方便,《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报》我每天都看。”郑燮明说,有付出总有回报,1995年他通过自考,拿到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
2010年,郑燮明从盛泽一中退休,随后到老年大学教英语。“那时候好多退休的老人都很想报我的英语班,但是大家想学的东西都不一样。”郑燮明说,一部分退休老人只想学一些日常会话,还有一部分老人想系统地学习。怎样安排课程内容、平衡需求,对他来说是一个新难题。
“很多老人都没有英语底子,觉得难度太大,常常学了一个月,一个班就走掉了一半人。”郑燮明告诉记者,每个老人来学英语的需求不同,英语基础也不一样,但是一下子走了二十多个人,还是让他感到很焦虑。
“那时候我脑子里每天都在想教材这件事情。”郑燮明说,结合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他花了一个星期编成了盛泽方言音标表。他还用盛泽方言一句一句地给句子注音,这样不懂拼音字母的老人也能通过盛泽话的发音来读英语了。
目前,郑燮明还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我在教课的时候也不能给他们压力,不然现在的十几个人也要走了。”郑燮明笑着告诉记者,只要老年人在他的课上有所收获就好,无论是学到一个句子,还是一个单词,他都会很开心。
在老年大学里,郑燮明不仅教英语是一把好手,还在越剧课上担任越胡伴奏。一走进郑老师的家,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满两个书架的乐器。二胡、越胡、阮、月琴、琵琶……跟越剧有关的乐器,这里基本上全了。郑燮明告诉记者,捣鼓这些乐器只是他退休生活的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时间,他都花在了编戏谱上。
记者询问当初为什么会想到编戏谱,郑燮明说是因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当初越剧团用的戏谱都是手写的,看上去不清晰,有些地方节拍又不太准确,所以我想着用电脑编编看。”他告诉记者,自己会跟着网上越剧唱段的原版视频,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听,然后用电脑一节一节地标出来,有时为了确认音节,还要倒回去再听几遍。到现在,郑燮明自己编的《西厢记》《牡丹亭》等戏谱都快堆满一个书架了。
现在,郑燮明还是盛泽戏曲协会以及红艺越剧团的会员,每周四下午,他都要去越剧团参加合练,因为擅长多种乐器,每次去的时候,带的乐器都不一样。“他们演戏的时候缺什么伴奏,我就带什么乐器。”郑燮明告诉记者,这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每次合练的时候都会缺一两个伴奏,而且每次缺的伴奏都不一样,这样几次下来,他就变成越剧团的“百搭”了。
来源:吴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