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网络
前天看了一篇文章,大半夜一个人看的,到最后脊背有些发凉。
文章写的是日本NHK电视台,面对社会一个特殊群体-“无缘死”的人们,拍的一部记录片。
什么是无缘死?
就是一个人走到人生末路,发现亲情、友情、同事情都不复存在,社缘、血缘、地缘一切尽失。作为个体的人,就像一个绝缘体,和这个社会没有了任何联系,只能在无边的孤寂中死去。
无缘死的人通常在死后好几天才会被人发现,因为“味道实在太大。”
火化后的骨灰通常无人认领,只能寄往无主墓地或者寺院,快递单上写:“陶器一个”。
高野藤常-58岁,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抑郁症,每天需要服药,控制饮食,身边无人陪伴。他曾经是一名骄傲的三菱员工,操作过曾经发射过阿波罗号的电脑。
高野选择了和公司结婚。
每天超负荷工作,喘口气、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也是正常的事,40岁身体就垮了。
后来妻子和他离婚了,带走了儿子和女儿。不奇怪。
高野也没觉得生活过不下去了,直到,他退了休…..
原来,比老婆离开更痛苦的是:公司也离开了他。
他此前42年的生活,都是以公司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也全是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而这段他曾经付出数十年心血的关系,只给他留下了几盒客户们的名片。
上面是他已经想不起面容的人名,以及再也拨不通的电话…..
退休后高野唯一和亲人的沟通,就是在父母灵位前的吊唁。退休前,他从未反省过和妻子、家人的关系。现在,他却很想过上“那种生活”,尤其是有一次他去铫子市时,看到有一对老夫妻并肩吹笛子。
若山钵子,79岁。
她年轻时是个护士,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工作,没时间考虑结婚。因此,也没有孩子。
三年前的一次癌症手术,使她一直不能出门。自此练就惊人的储粮习惯。她害怕自己再次生病下不了床、出不了门,为了以防万一,冰箱里总是准备着三个月的食物。
现在她时常害怕“无缘死”,怕死后无人知晓,无人收尸。毕竟是女人,要结婚、生子……说不寂寞,那是骗人的。
电影COCO中,每个人会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 呼吸停止;
第二次, 举办葬礼;
第三次, 人世间再也没人想起你。
“无缘死”的人,第一次就死得彻彻底底。
如果时光倒回去40年,他们会对自己的人生设置做一些更改吗?
作为家中的男人和父亲,高野会减少加班时间,多陪伴妻子和儿女吗?
答案很可能是:不会。
人在充满活力和欲望、离死亡很遥远的壮年时期,外面的酒席总比家里的茶饭美味;相比和同事朋友侃大山,和妻子的对话总是显得那么乏味无聊;而顺着公司的阶梯往上爬,不比陪孩子做手工作业重要得多吗?
环视当今社会,伪单亲家庭模式盛行,高野式的父亲不是随处可见吗?他们一天到晚出差、开会、陪客户,偶尔有下班早的时候,也宁可和哥们儿吃饭,而不愿回家和亲人相聚。
他们的借口是:工作压力这么大,我不努力工作怎么挣钱养活你们?工作已经很累了,回家哪还有时间陪孩子玩,写作业?
别忘了,作为一个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生产生活资料--只是一个人扮演的角色之一,而很多人同时是父亲、儿子、丈夫。即便在工作上的成功让你赢得满堂喝彩,并不担保你其他的角色就合格。
你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哪儿,你的收获就在哪儿。
当你选择电话会议直到深夜,人为地屏蔽掉和孩子的沟通,不久之后,你将收获一个向你紧闭房门的少年;
当你时常用陪客户和加班的理由拒绝掉孩子去游乐场的请求,将来你可能会收获一个性情冷漠、利益至上的工作狂;
你在家庭生活中偷的懒,岁月会将它们会冷冻成一记耳光,狠狠地甩在你的脸上。
当你年迈力衰时,不要抱怨孩子不常来看望你。过年时给你发个短信拜年,他都觉得自己做得很周到了。
你壮年时怎么爱我,我壮年时怎么养你。
儿女之所以爱父母,是因为他们值得爱,不是因为他们老。
所有重要的东西,只有在漫长的时光之后,才会显现出它们的价值。
还有那些因为怕麻烦,不考虑爱情更不考虑家庭,全身心扑到工作上的女人呢?
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个财务总监。40出头的单身女人,背景出身一般,全凭一股拼劲爬到现在的位置。为人冷漠,做事严苛,几乎没有朋友。中午同事们都三三两两出去聚餐,只有她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一边啃面包,一边核对同事们上交的报销发票。
即便是一张20元不到的出租车发票,她也要求报销人备注好起始地。同一家出租车公司开出的发票,有时候她还要比较长长的发票号码,推断有没有人作假。
早上,她第一个到办公室;深夜了,她才离开。
我离开那家公司不久后,据说她也请了长假,是因为体检得了乳腺癌。
她说过只有没出息的女人才会去嫁人,恋爱和婚姻都是小儿科的东西。40岁还孑然一身的她,只有从外地赶过来的父母照顾。
不知她康复之后,会不会多一点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呢?
为了作出精美的报表,我们花时间去学习Excel ; 为了胜任财务的职责,我们去考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所有为财富作出的艰辛付出,我们都视为理所当然。
而一段亲密关系的建立,我们却简单地寄希望于缘分;
最难胜任的父母的角色,却完全不需要考试,可以由着性子来;
爱和情感,亲子关系和夫妻之道,这些比财富更宝贵的,我们反而不认为它们需要用心经营、倾情投入。
纪录片中的若山钵子,虽然有悔意,最终还是平静地接受了“无缘死”,并且安慰自己:也没什么可怕的。或许那边更热闹,现在实在是太寂寞了。
已经看到人生终点的人,除了接受,已经别无选择。留下我们这些还在中途探索的,应该还有很多启迪吧。
-End -
▶ 我之前的原创文章:
治好爱吼病,别做魔鬼妈
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
家里的男人病了
▶ Hi,既然已经看到末尾了。麻烦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