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第115期:《赤壁赋》所见“洗盏更酌”词义考论

第115期:《赤壁赋》所见“洗盏更酌”词义考论

2021-12-06 21:47:41

2

 

【作者】陈明

【机构】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

【编者按】

   他对着古文献,眼眸中流露出喜悦的光芒,远离喧嚣与浮躁,目光温和而坚定;他沉浸于史册,潜心于学问,慢慢思索,终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有了这一篇篇启人深思、让人开悟的智慧文章;他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永远是语文: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诗意浪漫隽永深刻的文字,永如磁石一般,将他深深吸引,所有的煎熬与快乐皆因为心中最爱的语文!也正因为这样,编书,撰文,赛课,讲座,他幸福地走在语文的康庄大道上。是语文之梦,让他如此的潇洒帅气,如此地坚定和执着!    


【作者简介】  

   陈明,男,1986年生,黑龙江省牡丹江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初(高)中国学读本》编委。辽宁省邹春燕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先后获得沈阳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辽宁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二等奖,多次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沈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做专题报告。本文曾获第二十一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赤壁赋》所见“洗盏更酌”词义考论


 

陈明

(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沈阳,110044)

 

摘要:结合古代酿酒技术与文学史剖析“洗盏”涵义,通过北宋至元代的历史语言材料辨析“更”字字义,借助苏轼《赤壁赋》真迹并结合音韵知识考辨“更”字读作“geng1”的原因。

 

关键词:(前)《赤壁赋》   “洗盏”   “更” 字字音字义   考论

 

  《赤壁赋》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品、家喻户晓的古文名篇,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赤壁赋》中所言“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中的“洗盏更酌”一句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这个词汇,有两点是需要辨析和讨论的,第一点:要说明何为“洗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按照李的说法,中国元代以前的酒并非蒸馏酒,而是酿造酒,酿造酒生产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过滤,这个过程中会有粮食残渣遗留在酒水中,先过滤出的、残渣较少、品质较高的为“清酒”;后过滤出的、残渣较多、品质较差的为“浊酒”。所以,在饮用过程中,酒具上会遗留渣滓,所以需要清洗酒器,即“洗盏”。所以古代文人常以“洗盏”来代指饮酒,至于饮酒的过程中是否真的进行了清洗酒具的行为,要根据作者的社会与经济状况与行文习惯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能够喝清酒的人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社会地位较高。《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并与黄龙(玉器)相对应,足见其珍贵。《旧唐书·列传九九》记载“学生至监,谒同业师。其所执贽,脯修一束、清酒一壶,衫布一段,其色随师所服。”唐代国子监学子以清酒作为拜师的礼物,可见一般。《晋泰康起居注》记载“石崇崔亮母有疾,日赐清酒、粳米各五升,猪羊肉各一斤半。”所以崔颢说“玉台清酒就君家”。    

 相对而言,浊酒则被广泛饮用,比如: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本人的作品中就多次提及浊酒,《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中说“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蔡景繁官舍小阁》中则说“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鹜供千里”杜甫的《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中有“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苏轼的作品中也多次运用“洗盏”,他在《次韵赵令铄惠酒》中也写过“开瓶自洗盏,肴核谁与具。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小儿》中也有“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结合苏轼的贬谪处境,其极有可能饮用的是浊酒,那么,此处的“洗盏”就是实质,即真的洗酒杯,但以“洗盏”代指饮酒亦未尝不可。

第二点:解释“更”字的字音字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此并无解释,但教师参考用书中将本句翻译为“洗净酒杯,重新倒酒”;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将“更”解释为“另、再”,就“更”字的字义而言,两版教材所指出的含义基本相同,并无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洗盏更酌”的“更”字读为“geng1”声,少数教师则读成“geng4”声,那么,更字当如何发音呢?在现代汉语中“更”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geng1”,动词,“改、换”意和“geng4”副词,“又、再”意。这样以来,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两版教材都倾向于将“更”字解释为“重新”、“又、再”的含义,那么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副词,“洗盏更酌”即是“清洗酒杯,重新(又)斟酒”的意思,那么,既然将“更”当做副词,显然应该读“geng4”音,而非“geng1”音,将“洗盏更酌”的“更”字按照教材的解释解释为副词“又、再”,却读做“geng1”音,这是自相矛盾的,显然是违反汉语字音字义规则的现象。

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把“更”字读成“geng4”就正确了呢?也不是。将“更”字读作“geng4”后,四字读音为“仄仄仄平”,而前文“客喜而笑”为“仄仄仄仄”后文“肴核既尽”为“平平仄仄”,“杯盘狼藉”为“平平平平”,这样“洗盏更酌”的平仄是不规范的,与前后文平仄不搭配,如果“更”字仍读“geng1”,那么,此处的平仄则变为“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这样读起来才符合音韵规律,朗读的时候才会朗朗上口、听着顺耳。事实上,苏轼就已经帮我们解释了这个问题,苏轼真迹《赤壁赋》中,苏轼在书写“洗盏更酌”的“更”字时,在“更”字下面写了一个小字“平”。

   显然,“平”字并非正文,而是专门给“更”字注的字音,也就是说,苏轼在写作的时候是注意到“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的平仄韵律问题的,为了平仄搭配,苏轼特意指出“更”字当读“平”声。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的这一举动,至少能够反映出“更”字字义与读音的两个问题:第一,“更”字在当时读平声geng1的情况比较少见,而读仄声geng4的情况比较普遍;第二,“更”字在苏轼所处的宋代已然出现平仄两音。宋本《广韵》中“更”字的解释恰有两个:其一为“更,古行切,庚小韵,见母,更韵”意思是“代也、偿也、改也”;其二为“更,古孟切,庚小韵,见母,映韵”意思是“易也、改也”。从宋本《广韵》关于“更”字的解释可知:至少在《广韵》成书的时代,“更”字已然出现了字音与词义的分化,但这种分化还并不明显。这也恰好解释了苏轼为何要专门指出“更”字的读音问题。可见,“更”读作“geng1”是没有问题的。

“更”字字义辨析,自八十年代初,有学者对“更”字字义提出异议,认为“更”当为动词,意思是“轮流、交替”的意思。但也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研究古代汉语字义词义,可参看与其同时期的其它语言文字材料,以此做判断的依据,那么判断“更”字在文中的字义,可参看作者其它作品获同时代其它作品的字义,以此来推断并确定字义。《赤壁赋》不仅在今天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即使是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出现了大量仿写和模拟乃至解说的作品,如《全宋词》中著录无名氏所著《櫽括东坡<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是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举酒属客,月明风细,水光与天相接。扣舷唱  月。桂棹兰桨堪游逸。又有客。能吹洞箫,和声呜咽。

追想孟德、困於周郎,到今空有,当时踪迹。算惟有、清风朗月,取之无禁用不竭。客喜洗盏还再酌。既已同醉,相与枕藉舟中,始知东方,晃然既白。

此文所言“洗盏还再酌”,显然说明《赤壁赋》“洗盏更酌”的“更”字当为副词,即“还、再、又”意。《櫽括东坡<前赤壁赋>》写成不久,就有刘将孙认为“近见旧词,有櫽括前后赤壁赋者,殊不佳。长日无所用心,漫填沁园春二阕,不能如公哨遍之变化,又局于韵字,不能效公用陶诗之精整,姑就本语,捃拾排比,粗以自遣云”其词为: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记千里舳舻旗帜浮。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此词所言“喜更酌”虽未如无名氏作品中直接将“更”字字义指出,但分析其语法成分可知,“喜更酌”省略的主语当为“苏轼与客”,“喜”定为谓语动词,若此,“更”定非谓语动词,只能是“喜”与“酌”同为谓语动词,有先后因果关系。所以,本词中“更”为修饰动词“酌”的副词做状语。至元代出现了多篇咏唱《赤壁赋》的戏曲作品,从元人的作品中也能考辨出“更”字的字义,如《全元散曲》中有孙季昌《集赤壁赋》一曲:

  【尾声】谩把洞箫吹,再把词章唱。苏子正襟坐掀髯鼓掌,洗盏重新更举觞。眼纵横醉倚篷窗,怕疏狂错乱了宫商。肴核盘空夜未央,酒入在醉乡。枕藉乎舟上,不觉的朗然红日出东方

  文中“洗盏重新更举觞”,所言“重新”即是“更”义。另外,《元杂剧·精忠旗·第三十二折 湖中遇鬼》有“〔净〕此时天色尚早,待洗盏重斟酒兴豪。”将“更”字训为“重”。由此,足以论证“更”字为副词,“重、又、再”义无疑。

   综上所述,结合音韵知识和苏轼真迹《赤壁赋》及历史语言材料考证辨析,苏轼《赤壁赋》所见“洗盏更酌”的“更”当为副词,“又、再”义,读“geng1”是出于协调韵律的考量。

注:

1本文的启发源于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老师于2013年春,在吉林省实验中学承办的“孙立权、卢军良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上的专题报告内容,孙先生在报告中提及关于“洗盏更酌”的思考,特此说明。

2陈明,男,1986年生,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初高中国学读本》编委。辽宁省邹春燕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先后获得沈阳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辽宁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二等奖,多次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沈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做专题报告。本文获第二十一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3如鲍不迟《也谈“洗盏更酌”》,《四川师院学报》,1982年5月;李煜《古汉语词语正诂举隅》,《暨南大学学报》,2012年2月。

4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谷部》,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第1735页。

5(北宋)朱冀中《北山酒经》,见《杭州史料别集丛书》,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6月版第24页。参考洪光柱《中国酿酒技术发展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第137页。

6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93页。

7见《旧唐书·列传九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43页。

8见[宋] 李昉《太平御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750页。

9见(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六》,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69页。

10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教师参考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4页。

11见《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89页。

12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3照片引自http://www.gushaohua.com/bbs/thread-49778-1-1.html

14否则,不至于专门标注该字的字音。

15也不至于无中生有,后文论证。

16见周祖谟校注,《广韵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78页。

17鲍不迟《也谈“洗盏更酌”》,《四川师院学报》,1982年5月。

18见唐圭璋点校本《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8版第2927页。

19见唐圭璋点校本《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929页。

20见隋树森点校本《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28

21见郭英德点校本《全元杂剧》,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77页。




本期责编:徐玉峰

董一菲

       董一菲,女。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任教于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诗意语文”的倡导者,董一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届全国中语会十大学术领军人物,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多家语文核心期刊封面人物,首届全国中语会十大教改新星,获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大赛一等奖,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科研骨干教师,黑龙江省“十一五”先进个人,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师大,吉林师大,哈师大,牡师院兼职硕士导师。

       应邀在全国四十几个城市讲座授课,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董一菲讲语文》(语文出版社),《仰望语文的星空》(长春出版社),《雪落黄河静无声》(现代教育出版社),《千江有水千江月》(教育科学出版社)等五部专著,主编《诗意语文行》《教学风格——生命个性与教学智慧的述说》《同课异构:高中语文经典篇目》等。


      其“诗意语文”当选为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之一。她倡导并践行诗意语文,追求语文的诗意与唯美,注重情感与语言的交织,意在发觉文学气息,感受浪漫情怀,用缤纷的语言,对文化的膜拜,及智慧与幽默构建一个诗意的课堂。在诗意语文的路上,一菲老师一直走在前面,并将继续引领向往诗意的年轻语文教师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