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转载】[方旭东专栏]乱弹琵琶:北马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转载】[方旭东专栏]乱弹琵琶:北马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2022-05-01 02:28:54

孙楠沙宝亮亮相北马并完赛

  撰文:方旭

2015920日,第35届北京马拉松揭开大幕。3万余名中外跑者共同经历了这场42.195公里的城市狂欢。昨天朋友圈最多的就是两条:一条是跑友晒参加北马图片的,一条就是没参加北马的晒微信运动排名,第一名基本都是跑北马的朋友。今天早晨,朋友圈又被各新闻媒体、意见领袖、普通跑者对北马的评说占领,《论一场3万人马拉松的“自我修养”》等评论在朋友圈传播。总的看来,大家对北马有褒奖、有批评,有鼓励,有希冀,综合与组织者和身边参赛朋友们的一些沟通、了解,从一个参加了北马的普通跑者角度,一起回顾一下北马那些事。

北马组织者:从心出发 一切为跑者服务

   在201578日的北京马拉松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说过这样一段话:“当前国内马拉松赛事达到百场以上,跑步人口基数扩大,选手水平普遍提高,北马作为领军赛事,代表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由量及质的转变,北马向全马赛事转变之后,服务人群依然面向普通大众,只不过定位人群更加精准、赛事特色更加鲜明”。和大卫主任经常会聊起马拉松的事情,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他都会问:“这次比赛的感受怎么样?”、“哪里还有改进提高做的不够的地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在他看来,一项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一定要服务好跑者,让每一名跑者满意。

  今年北马的口号是“从心出发”,为了做到这一点,组委会在赛前就做了好多改革和创新。

  一是举办时间提前,去年10月份的重度雾霾让不少跑者弃赛,参赛的选手因为糟糕的天气体验也不好。今年北马组委会充分与气象部门、环境监测部门沟通,最终将比赛时间提前到了920日,从20149月份天气数据来看,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级别为17天,无重度及严重污染。历史上920日的平均最低温度为14℃,平均最高温度为25℃。为尽可能降低气温影响,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压力,组委会还将比赛发枪时间由8点提前至7点半,并提供降温喷淋、降温海绵等多种防暑设施与服务。

  二是竞赛项目取消半程,只保留全程和少部分亲子跑名额,调整比赛路线。说今年是北马“全马元年”不是特别准确,北京马拉松1981年至1995年间就是只有全程比赛,直到1996年增加了10公里赛事,1998年增加了半程。今年“北马”专注全程项目,也是向世界著名马拉松赛事如波士顿马拉松等看齐,而且取消半程项目后就不必再考虑半程终点区域及规划,今年比赛路线也进行了调整,比赛路线更加安全、平坦、涵盖更多城市地标,虽然终点还是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但不再围绕奥森跑道转一圈,也有利于选手创造好成绩。同时解决了奥森公园园区封闭、道路弯曲环绕的弊端,有利于开展紧急救援,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三是增设了“马拉松团队赛”。针对国内外数量庞大的跑团集体参赛的需求,北马今年首次增设了马拉松团队赛。团队的所有选手完成报名并缴费后,即可进入组队环节,团队由5-7人组成,无论性别、年龄自由组合,但其中至少含1名女选手,以鼓励女性参赛。最后成绩取每个团队的前5名选手(至少含1名女性)按设定年龄段计算排名系数(选手所在性别年龄段名次/该性别年龄段完赛总人数),最后将5个系数进行累加,系数最小的团体,排名第一。

  此外,今年还增加了公益跑和亲子跑环节,选手报名年龄不再设定上限,将关门时间延长15分钟,增加了22.5公里和35公里处两个能量补给站,增设移动AED医疗救援服务,联合六福珠宝共同推出精美镶足金完赛奖牌等。

  当然,今年组委会还在很多小的细节方面也做了不少考虑,如微信公众号及时发送各类信息、今年赛服可以印字、开启了赛程跟踪,亲友们可以通过此来判断大概的通过计时点的时间为选手加油等。

  这一切都是努力践行“从心出发”,力图给跑者提供好的参赛体验。

参赛选手在赞助商体验区

  北马赞助商:服务跑者 营销方式提档升级

  今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各大赞助商,从马拉松博览会到赛后的品牌展示区,今年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以阿迪达斯为例,在比赛装备包里,增加了袜子;在比赛日,阿迪达斯组建了专业的兔子(pacer)团队,从315600一共8个组,各水平跑者都可以覆盖,部分女性跑者也享受到了免费接送服务。赛后的阿迪达斯展示区更是得到了跑者好评:一进门右手边就是降温墙,国外美女帅哥模特和跑者一起合影。然后可以领取冰袋、冷水沐足、按摩放松,领取北马特刊等,,在这一过程中也让跑者跟品牌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此外,华夏基金的冰棍、西贝的月饼和纪念版完赛补给品等都是很贴心的服务。

  北马跑者:水平大幅提高 跑出真我风采

  根据组委会赛后数据,北马完赛人数26294人,完赛率88%,这是个了不起的数据。今年踏上北马赛道,最大的感触就是,随着赛事的井喷,能跑全马的跑者越来越多,跑者的水平越来越高,5分以内配速完成全程比赛的跑者人数多了不少。刚刚在北京世锦赛上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的刘虹以2小时51分取得了女子组第九名的成绩,叶钊颖领衔的yes跑团中,孙楠、沙宝亮、曹卫宇等也顺利完赛,无论是41岁夺得冠军的肯尼亚运动员吉普楚姆巴,还是众多业余的跑者,大家都在北马的赛场上跑出了真我,跑出了风采,为大家点赞!

  展望未来:直面问题 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在9月份《跑者世界》专栏《我们离六大有多远?》里曾经提到:唐代诗人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写到,“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参加过六大或国外比较著名马拉松赛事的跑者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国外很多马拉松的硬件不一定比国内好,但是赛事组织者和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水平、观众加油呐喊的时机、分组检录分批出发、终点领取奖牌、从报名之后及时的信息传递等细节之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次北马之后,我觉得学习也需要时间和过程,通过比赛的实践,根据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赛道的不同特点来实验、完善。综合大家和自己的意见,以后可以在下面这些点提高和完善:

  对组委会来说:

  展览会的领物地点设置可以更合理、更人性化。由于工作和外地跑者来京的缘故,今年领物高峰基本是周六的中午以后,据当时领物的朋友反映,领取地点不合理,下楼那块儿地方很容易出事故,入口不拦出口拦;不少外地跑者准备在附近找打印机打印领物单,但能找到的只有国家会议中心二层十块钱1张的黑白打印,且服装只剩下部分号码,尺码不合适等。组委会可以考虑明年针对跑者集中在赛前当天中午以后领物的特点,做出适当的安排(如增加人手,增加领物柜台、设置打印机成本价打印等),对于服装号码,尺码统计更细致(如XL,L等标注涉及欧码等标准不一的情况,可以考虑按照180175等),跑者在报名时提供尺码号码,组委会根据此来尽量满足跑者的服装需求,毕竟,绝大多数跑者希望穿着组委会发的赛服比赛,若太大或太小,穿不上的话,赛事体验会降低不少。

选手们排队上厕所

  比赛出发区域的拥挤和混乱问题。这是跑者们集中反映的问题之一。顺着大波人流经过地下通道,安检进入天安门广场后,存包处对面设置就是厕所车,一方面是排队存包,一方面是上厕所的人排队排到了存包处,加上还有不断穿梭的跑者,人为造成了不少拥挤,在前往BCDE区分区的这一小段路上,上厕所排队的,拍照的、加上各种往前拥挤的,根本听不到前面在说什么,唯一两个听到的就是前面的跑者开始唱国歌,一起跟着唱了,另外就是前面开始移动,知道是起跑了。据不少跑者讲,最后存包来不及了,也只能往上扔,还有跑者排队上厕所,起跑之后十几分钟才排上。如何解决起跑点安检、厕所、存包、分区起跑等问题,将是组委会的一个重点和难点。3万多人起跑,天安门广场就这么大,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到安检、交通等因素,如果分区再分时出发,还会产生交通管制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不分时出发,除了前面的问题之外,还会产生大量跑者集中时间到达终点,地铁口和周边疏散交通困难,不少跑者打不到车,地铁大排队等现象。建议此方面还得多向香港马拉松、旧金山马拉松学习借鉴。

比赛当天早上,地铁成了跑者专列

  关于物资补给问题。这个也是跑者们集中反映的问题之一,尤其是430以后完赛的选手们。对于速度较快的跑者来说,每个补给站补给很充足,这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后面的跑者来说,过了30公里处后,天气也热了,补水需求也大,最后出现了无水可喝的情况。补给做的好不好,其实关门时间前2小时内的跑者发言权最高,越是临近关门时间前完赛的跑者,他们对补给的需求越大,能否满足他们是衡量补给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明年希望组委会在这方面改进和完善。

  对跑者来说:

  首先要对马拉松怀有敬畏之心。北马组委会在赛前发了一封信《对,马拉松怀有敬畏之心》,里面有一段话写的特别好:

  “亲爱的跑友们,无论您是久经沙场的“老马”还是“菜鸟”选手,永远不要忘记的是:时刻对马拉松运动怀有敬畏之心。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高风险的运动项目,特别是没有经过系统的长跑训练就去参加马拉松的“无知者无畏”的冒险行为,存在较高的风险。即使是成熟的马拉松选手,在参赛热情高涨、兴奋过度的情况下,运动强度也很容易超出身体极限,造成各种意想不到的运动伤害甚至是死亡。

  跑友朋友们,马拉松只是您生活的一部分,胜固可喜,败亦无忧,北马年年都有,进退自如方显智慧。我们追求的是健康、快乐和自我实现,而不是速度、名次及炫耀的资本。为此,组委会谨慎地、真诚地告诫所有选手:保持平稳心态、保持自己的节奏,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下来观察调整,必要时立即求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赛场上所有问题都是可控的,精彩人生尚须由你自己做主。”

  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看到,每次马拉松都有跑者出现情况,除了客观原因,不少是因为跑量不够还不具备完成全马的能力、追求超越自身能力的速度等,时刻要对马拉松怀有敬畏之心,时刻谨记上述两段话。

  其次,要有赛事的主人翁意识。我不喜欢把这件事上升到“跑者素质”这么高的层面上来,但是我坚信,赛事的成功,仅仅有组委会和赞助商的努力是不够的。比如领物时大家自动排队不拥挤,提前打印好领物单;比如出发时早点到达赛场不要拥挤,比如喝水之后的杯子不要乱扔,比如到达终点后不要立刻停下来拍照,继续往前走疏导交通等,都是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通过组委会的不断努力,配合每一名跑者的帮助和支持,北马一定会越来越棒。

  最后说一点关于沿途观众问题。参加过国外不少马拉松的朋友,尤其是东京马拉松的,都会对赛道沿途加油的观众印象深刻,不少跑友提到,应该组织观众沿途加油。我想,沿途观众的多少,其实并不是靠组织出来的,国外观众多,很大程度上是运动的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运动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沿途加油的观众可能不少就是马拉松高手,他们懂项目,知道何时加油。我相信,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不断繁荣发展,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赛道周边的观众会越来越多。而我们每一个跑者都是宣传员和发动员,动员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参与进来。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又想起了起跑时唱国歌那个画面,其实,无论对北马有何种“吐槽”,大家都是真心希望北马越来越好,咱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世界最顶级的赛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坚信,北马一定会越来越好。

  北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