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手卷形式,横335.5厘米,纵28.7厘米,属于中卷。此画流转千余年,向我们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发生在江南南唐国里的一个故事,这故事,跟南唐那位“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李后主有关。
《韩熙载夜宴图》画心(请横屏浏览)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
故事开端
李煜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初识李煜往往不是因为他皇帝的身份,而是他的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阙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的悲哀。
南唐后主李煜像
后主李煜从父亲李璟(南唐中主)那儿继位,得到的已是一片残破的江山。当时北方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韩熙载
韩熙载原是北方贵族出身,父亲因事被诛,家道中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此时的韩熙载身居高位,是朝堂重臣。
后主上位,猜忌老臣,这在君主专制的家天下里是家常便饭。为了保护自己,韩熙载故意醉生梦死,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一日,韩熙载在家设宴邀约亲朋好友,载歌行乐。得知消息的李煜立马派出了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韩熙载家里去探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
走进夜宴故事
全画共46人,女子21人,男子25人,其中多人重复出现,描摹了韩熙载家设宴行乐的热闹场面。根据不同情节或场景,通常将画面从右至左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第一段,悉听琵琶
,布局错落有致。
韩熙载戴一黑色高帽,正倚栏倾听,神情好像并不怎么开森,大家自行脑补故事背景就知道原因啦;韩旁边身着红衣盘坐的,是20多岁的状元郎粲,年少状元郎,也只有红色才能与之相配吧,不过这慵懒随意的身形,看来真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乐在其中了!
立在韩熙载身边的是他的宠妓弱兰
韩熙载及其宠妓
一女伎端坐屏前,蓝袍,白裙、高髻,手拨琵琶。值得一提的是,该图中的琵琶为横抱曲项,与当前通行的竖抱琵琶迥然不同。
琵琶女身边侧身侧耳倾听的坐者,据说是琵琶女兄长教坊副使李佳明;李佳明身后的那位淡蓝紧衣女子可能是王屋山;两位端坐者应该是太常博士陈致庸和中书郎朱铣,都是有名望的高官;另两位站立的年轻人,想必是韩熙载的门生;
既然是宴会,当然少不了美食,几案上,酒器、果盘、糕点盒等一应俱全,整齐摆放,丝毫不马虎,尤其两件青瓷温酒壶,釉色玉润夺目。
在中原以及江南,雪夜围炉,温酒取暖,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温酒器最早出现在绘画中的,就是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了。
第二段,击鼓观舞
坐着听曲久了,需要“活动”一下,于是韩脱去了外衣,仅着葛麻外衫衬白袍,仍然带着那一顶标志性的黑色高帽,正在自击羯鼓为舞娘伴奏,画中韩的眉宇凝结,似有无限惆怅。旁边门生:老师,您开心点行不?
家伎王屋山跳六幺舞正酣。该舞又被称作“绿腰舞”,曾经是唐代宫廷与上流社会最为流行的软舞,与唐代男子“健舞”正相反。
六幺舞,又称绿腰舞,其特征就是“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全唐诗》“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中以“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这样的语句描绘了六幺舞动人的舞姿。
故宫院藏《韩熙载夜宴图》乐舞视频——王屋山舞六幺(来源:腾讯视频)
一人牙板,两人鼓掌。在这一场景里,明显发现添加了一位新面孔,就在打牙板人的身后,有一位在场者,目光不在绿腰舞姿,却眼帘低垂,双手握胸前,做“叉手礼”。而这个人还是一个和尚。在这样“声色犬马”的场合,怎么会有一个和尚出现呢?
根据记载,画卷中的和尚是韩熙载的好朋友德明和尚。德明和尚被安排在画面正上方,给夜宴平添了不和谐的暗调,以凝重平衡画面的轻浮。
从第一段到第二段,从听曲到观舞,从听觉到视觉,画家一层层引导观者,在渐次展开的宴会场景中,逐步淡化了权力参与带来的笔下的紧张感。
第三段:沐手
打鼓打累了,就更衣休息一下,洗洗手先~榻上面还有数位女子相陪,各自说笑(洗个手也要这么大阵容,小编内心十分羡慕……)
又有女侍两人,一女侍肩擎曲项琵琶,逗趣十足,另有一矮小女侍送饮具。
矮小女侍:“姐,你弹完了啊?”
琵琶女侍:“对啊,累死姐姐我了,还得自己扛回去”
沐手这一场景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主人进退自如的淡定,这就像我们看电影里面高手过招之前,往往都是风淡云轻的。皇帝派人来“监视我”,我就是要表现得这么“漫不经心”,毕竟专制权力治下的中国士大夫精英们,积累了丰富的韬光养晦的经验。
第四段,管乐合奏
宴会至此,已然已进行至高潮,主人兴酣,衣服也是脱了一件又一件
五位侍女吹奏管笛,一男子背依大屏,按牙板节拍
大屏另一侧,一对男女正隔屏私语
第五段,曲终人散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高潮过后,宴会也进入尾声,宴会的主人开始和宾客告别,告别当然要正式一些,所以衣服当然要穿回去~
一手握着鼓槌,一手轻微抬起执立,这挥手告别的方式也是挺有“范”的
整幅画卷一直围绕中心人物韩熙载一步步展开,五个场景韩熙载都有出现,增强了图像叙事性和时间感。韩熙载有时融入宾客,互动往来,有时又举止端庄、神色凝重、满怀忧郁,这种矛盾的行为显露其内心复杂。事实上,当时南唐国运衰微,内斗激化,韩熙载故意醉生梦死、不问世事,以求自保。夜宴难尽欢,热闹景象的背后却是有志之士的深深无奈。也由此深化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内涵。
高清电视美术馆目前正在展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欢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