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云霄——不乏美食的温柔枇杷乡

云霄——不乏美食的温柔枇杷乡

2020-12-26 19:10:49

来源公众号:活捉一只幺八七处女男

作者: Cameeel



盼天盼地盘来一个清明三天假期,在寝室的温床堕落了一天之后,还是决定要出去走走。


去哪儿呢?厦门倒是很多好玩的地方,鼓浪屿,中山路,曾厝垵……但去那些景点无疑是花钱看人头。


正巧这时,朋友邀我去他的家乡——漳州云霄一游,心动不如行动,收拾行囊,走起!


温暖慵懒的小县城


四月三号一大早就坐着动车来到了云霄。到达时已经九点多,阳光在头顶直射下来,温暖而不燥热,一如这小城。


朋友骑着他的小摩托来接我,一路兜风。将近十点,道路两旁的门店大多数还没有开门。朋友告诉我,这里离漳州市区还有一段距离,云霄算是远离市区的小县城。他还说,一回到这边,整个人都松散下来了,这边的人也都是这样,闲适而慵懒地生活着。


街巷

的确如此,可能是街道太安静了,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坐在摩托上,逆着阳光和风,整个心都仿佛沉淀下来。这不禁让我想起木心的一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朋友骑着摩托串街走巷,说先带我去垫垫肚子。


随处可见的水面店

水面是云霄人最不能割舍的一款小吃,而两旁林立的小吃店,水面店也占据大多数。


他熟门熟路地找到一家小店,笑着和店主用方言交流。或许云霄对外还不够开放,外来人很少,但这也使得这里的风土人情味特别浓厚,所有人都是用方言交流,感觉无形之中有一种老乡旧识的温情在。


干面

水面分为两种,带汤的水面和不带汤的干面。干面就是将面捞起之后,撒上油炸的葱花与蒜,浇上面油。简单的制作,不简单的口感。素面嚼劲十足,配上干爆葱蒜添味,迫不及待大吃一口,满嘴留香。


干面和五香卷

水面配上五香卷是当地人最常见的吃法。


五香卷是用豆皮裹上剁碎的瘦肉、萝卜、葱花等,再放入油锅中炸至焦黄出锅。酥脆外皮加上喷香流油的内馅儿,一口气吃三卷都不带喘气的。


肉丸扁食汤

有时候吃完干面和五香卷,大部分人还会选择来一碗清淡鲜柔的肉丸扁食汤来过过嘴里的油气。


云霄的肉丸也是出了名的。纯手工揉制,咬一口都是饱满的肉感,绝不用面粉代替。幸福感伴随着一口一口的清汤,渐渐填满心底。

【水面+五香卷+肉丸扁食汤=¥15】


枇杷山上枇杷树

说到云霄特产,不得不提的便是枇杷。


被称为“闽南开春第一果”的云霄枇杷以其皮薄肉实汁多而闻名。


这时节,正值枇杷结果的时候,填饱肚子的我们便一路朝着满是枇杷的山上前进。


包着防晒纸的枇杷

这一片山头全是不同人家种着的枇杷,那远处密密麻麻闪着银光的就是枇杷果。


云霄气候非常适宜枇杷生长,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日晒太长,每到快要结果的季节,都要给枇杷包上一层防晒纸,避免枇杷被晒伤。


忙着摘枇杷的农人

山上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果香,非常心旷神怡。


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于枇杷种植业,也将摘下来的枇杷做成各种食品出售。有些种类个头比较大的做成枇杷膏、枇杷露,有些种类个头比较小的就做成蜜饯。


朋友家的手工蜜饯

枇杷去籽泡水加料腌制火熬……最终做出来玲珑剔透的蜜饯还要在阳光下晒许久,晒过之后的蜜饯不会太甜,但却更加爽口。


我悄悄拿几颗尝了尝,酸甜恰到好处,湿润度适中,没有传统蜜饯的那种干涩,也不至于太水润而失了口感。入口回味无穷,细细咀嚼,竟仿佛有一种阳光的滋味在里头。


将军山里有一段历史


才下枇杷山,又上将军山。


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将军山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大型公园应该是当地人饭后散步谈资的好地方了。


将军山不是一座简单的山,之所以叫将军山,是因为这里埋葬着一位将军的过去。


陈政墓地

这位叫陈政的将领和漳州的开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在打击少数民族武装的时候进屯云霄,并指着云霄江说道:“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之后云霄江便改名漳江(封面图),而漳州之名也由此得来。


当然,除了将军的历史故事,还有一样东西更吸引着我——烧窑鸡。


美味烧窑鸡

烧窑鸡是选用本地鸡,加调料用锡纸裹严,放到窑洞里烤制而成。


老板掀开纸箱的那一刻,肉香便丝毫不客气地涌出来充盈满鼻腔。一点一点拨开锡纸,金黄冒油的鸡肉真叫人按捺不住。


肉质很嫩,用手轻轻一撕,沿着纹路分离。急忙塞进嘴里,没有那种香辛料的味道,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香在口腔四处蔓延,柔软的肉,鲜美的汁,无不刺激着舌头上每一个味蕾。


若不是还想留着肚子品尝其他美食,我真想承包老板那只装满烧鸡的泡沫箱。

【烧窑鸡=¥30】


五板桥上望漳江

爬完将军山,天色渐暗到黄昏。朋友提议去五板桥上吹吹风。


当然在这之前,解决晚饭最重要。


摩托车迎着晚风,带我来到一家小店——云霄煎饺。


街头小店

煎饺似乎哪都有,但朋友坚持,云霄的煎饺是最好吃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有一种情怀在里面。


街边的一家小店,只有母女俩经营。母亲在煎锅前娴熟地翻炒从热汤里捞上来的饺子,来回摆弄几回,饺皮便金黄起来,倒上一铲子油,“滋啦滋啦”之间,雾气升起,香味四散,排队的食客无不咂巴咂巴嘴,眼神丝毫离不开那饱满欲爆的的饺子。


女儿站在妈妈的后头,手脚麻利地将饺子装进塑料盒,放入醋包,从人们手中接钱,找零递过,还不忘说一句欢迎下次光临。


母女俩忙的时候没有一句对话,但你来我往之间却有一种熟稔的默契,在小小的门店里,散发着温情的光芒。


煎饺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咬下第一口煎饺,果然没令我失望。


饺子原有的味道经过煎制之后,带一丝油炸焦香,令人食指大动的同时,这焦香也不会盖过饺子的本味,两者相得益彰,使得其不沾那醋也别有滋味。


而蘸一点醋,味道便更上一个层次。三重味觉享受,竟让人产生会不会使味蕾过劳的荒谬想法。饺馅儿丝毫不吝啬,将饺皮撑得像个胖娃娃,当牙齿轻轻咬破薄皮时,内馅儿便像获得了解放似的冲破出来,不似别地的饺子,咬下去是一口空气。


一小盒饺子看着少,但吃完之后却异常满足。

【煎饺=¥10】


五板桥和漳江

五板桥为什么叫五板桥,已经没人说的清了。时间在桥身刻下岁月的痕迹。


人们骑着小电动从桥那头奔到桥这头,而桥就站在这里,不顾风雨,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葱。


好像每个地方都有一座桥,每座桥都有一段故事。


漳江


夜幕下的烟火气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漳江的风带走一些最后一缕阳光,也带走胃里最后一块食物。


此时,吃点夜宵才是王道。


晚上的小城里到处都是人,街心公园的广场上有跳广场的大妈,榕树下有摇着蒲扇下棋的大爷,湖边小道上有遛着猫猫狗狗的中年人,长椅上有腻歪着的小情侣和嬉笑打趣的小年轻,热闹而不失真诚。


朋友说,这里的人都这样,不管是哪个年纪的人,都喜欢在傍晚出来和朋友们聚一聚,喝喝茶。


在一个还最大化保留着其原始市井面貌的小城,也难怪朋友会感概回到家乡仿佛卸下了一层坚强伪装的外皮,感到极其轻松。这便是这座小城倔强地拒绝现代化同化而衍生出的一种顽强的感染力啊。


粥店

将近夜里十点,巷子里却还灯火通明。


这是他们的夜生活,不同于大城市的歌酒喧嚣和纸醉金迷,这里的夜宁静得宛如一碗深夜暖胃的粥。


猫仔粥

夜宵是一碗猫仔粥。


猫仔粥,据说是根据给猫吃的粥而改变而来。一碗清肉汤里加入蒸熟的米饭,再加上鱼片、肉片、虾、香菇丝等数十种料,在大火上翻滚烧熟。不过几分钟,一碗热腾腾的暖胃粥便上了餐桌。


料足汤鲜

当肠胃在一天之内接受了不同美味的冲击之后,来一碗清淡的粥是最好的选择。


猫仔粥的材料很多,但却丝毫不串味,汤底依旧是鲜美的,每种材料各自的味道都各自锁着,一勺清汤加米饭,辅以不同食材,每一次都是新体验。


脸大的一碗粥下去,却也不会觉得腻,反而是无穷无尽的回味。

【猫仔粥=¥10】


夜宵完毕,回到朋友家,枕着对第二天的期待恍然睡去。


风味三重奏

云霄有一种传统性早点叫肉煎,据说口味偏甜略油。本来想第二天早起去买点尝尝,没想到一觉便睡到了大中午。


出门觅食,朋友骑着车左绕右绕,远远地看见前方有一队人在排队,那便到了。那是云霄的另一种传统小吃——米梭。


和面揉馅

进店右边便有两位两位大妈边闲聊边做着米梭,几年的经验使这门手艺了然于她们胸间。面皮翻飞,一个个米梭便成型,过程一板一眼而紧张有序。


一板米梭揉好便被端到店的另一侧放进大锅里蒸煮。


出锅的米梭

不过几分钟,揭开锅盖,伴随着袅袅烟雾,晶莹剔透的米梭便出炉,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店内我观察到一个颇为有趣的吃法。


刚出炉的米梭套上塑料袋仍有些烫手,不少食客便利用桌上的卷纸筒,将米索放在筒里,用手托着,轻咬一口,破皮露馅,撒上醋或辣椒酱,一拉露在筒外的塑料袋,筒内的米梭升起,便可继续食用。


这样既可趁热享受米梭的美味,又不至于烫到自己的手,实在有意思。

【米梭=¥2.5/个】


虽仍是春,这座闽南的小城午后却仍有些热。而作为祛暑凉饮,四果汤如果称第二,恐怕就没有敢称第一的了。


四果汤

四果汤在闽南夏季可是最为畅销的饮品。


莲子、红豆、薏米、芋圆……口感多样,色泽缤纷。多种清凉小料浇在一块冻结着银耳的甜水冰上,在灼热的阳光下,看着冰块慢慢融化,然后舀起一大勺夹杂着Q弹珍珠芋圆的甜水,直接灌入嘴中,甜水丝丝沁入口腔,冰冰凉凉一路向下,只怕是比冰工厂还透心凉。


夏季四果汤,冬季烧仙草。雷打不动。

【四果汤=¥10】


两天的假期就要告一段落,我实在舍不得这温柔的小城——的美食。


这不,兜风的同时,我又盯上了那街边叫卖的一类甜食——麻糍。


麻糍

从小就对软糯的食物没有抵抗力,特别是当这种食物又加上了另一种使人无法抗拒的因素——甜。


麻糍是否好吃取决于两点——外皮是否够黏糯以及内包的薄脆是否够脆。只有两点同时达到高水准,麻糍才能给味蕾至高的享受。


尽管是在街边叫卖,但这份麻糍仍然美味。牙齿未碰到外皮时,首先传来的便是它的清香——纯而不腻。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份麻糍的外皮柔软香甜,甚至还像芝士一样拉出了丝。里面均匀沾着糖粉的薄脆丝毫不给牙齿喘息的机会,霸道地撞击着牙床,和糯皮缠在一起,往更深的地方去。

【麻糍=¥10】


缓缓归


还没尝尽云霄的美食,还没好好地在这仿佛连时间都慢下来的地方游走,就到了归途的时候。


回头看,它仍是我来时的样子。


云霄,我还会再回来的。希望那时,我没变,你也未变。


长按二维码识别

免费推广云霄同城信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