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南薰古琴
良質美手 遇今世兮
南薰,古琴藝術家
南薰居門口
郭馨憶,字明德,號南薰,原名綺雯,道名至簡。宗教信仰:古琴。都江堰人。
2009年5月于首届都江堰国际论坛演奏《流水》
1996年5月开始学识字;
1997年11月开始学古琴,师从蜀派古琴泰斗、著名古琴家俞伯荪先生;
1999年7月开始学书法;
1999年7月开始学舞蹈;
2000年1月开始学古筝;
2001年11月协助古琴教师任家慧成立“南薰古琴工作室”;
2002年5月获都江堰市“少儿十佳艺术新苗”称号;
2005年3月师从我国当代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杨青先生;
2005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为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建校以来的第一个附初中古琴专业学生,师从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曾成伟先生;
2006年8月担任“中国第二届道教文化节”开幕式,独奏《流水》;
2006年9月开始学钢琴;
2006年10月接受《成都日报》专访;
2006年12月开始学箫;
2008年7月师从我国著名斫琴家、古琴家李星棋先生;
2007年8月8日应邀参加长城庆奥运进入倒计时一周年大型文艺活动;
2007年9月,参加“首届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是少年组全国进入复赛的两个专业选手之一;
2008年4月应邀在都江堰“第五届老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独奏《流水》;
2008年5.12后,被作家、诗人李镜先生写入诗集《受伤的杜鹃花》,此诗集后来分别被收入北川地震博物馆、建川博物馆;
2008年7月获第五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特金奖;
2008年7月唯一应邀在成都皇冠假日酒店举办的晏济元大师首届书画专场拍卖会抚琴;
2009年1月唯一分别应四川卫视台、成都电视台邀请,为地震后的杜甫草堂宣传片作古琴部分的拍摄;
2009年4月与曾成伟老师二人参加四川音乐学院宣传片古琴部分的拍摄;
2009年5月应邀为首届都江堰国际论坛独奏《流水》;
2009年6月1日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外大使及省市领导演奏《流水》,;
2009年7月应邀为四川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五级同学会五十周年庆演奏古琴;
2009年10月四川音乐学院建校70周年暨附中建校55周年庆音乐会,独奏《欸乃》;
2010年2月应邀参加“2010《成都会杰琴行》八周年新年音乐会”,独奏《流水》等;
2010年6月7日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成都日”主题活动,独奏《流水》;
2010年7月3日应邀参加央视国际频道“中华情”大型文艺晚会,独奏《流水》,并接受了主持人访谈;
2010年8月23日应邀赴澳门参加“感恩澳门”展演活动,独奏《流水》;
2011年6月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11年6月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音乐会,独奏《潇湘水云》;
2011年7月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2011年8月于北京从事古琴教学工作;
2011年9月开始学茶道;
2013年9月应邀参加“第一届都江堰国际古琴研讨会暨雅韵知音古琴音乐会”;
2013年9月担任都江堰文庙暨国学基地古琴教师;
2013年9月开始学射箭;
2013年9月于都江堰文庙上丁日祭孔大典抚琴;
2013年10月应小学母校——都江堰十局学校建校50周年校庆邀请,独奏《流水》;
2013年10月担任“中国导演协会2013年年会”开幕式古琴独奏《流水》;
2013年11月开始学摄影;
2014年3月策划“南风梦回礼乐重光”文艺晚会,并担任古琴独奏《流水》;
2014年11月在厦门国际时尚周上作古琴即兴演奏;
201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微老师;
2015年9月25日应邀参加上海代代文化公益演出活动;
2016年8月被上海首家专业古琴馆——乐府琴馆聘为教师;
2017年6月被后土文化研究会(晋中介休)聘为顾问;
2017年9月被上海市收藏协会聘为执事;
2017年10月15日应邀于荣宝斋艺术大讲堂(呼和浩特)演奏并讲解古琴;
2009年6月1日,
南薰
地址:南薰居
电话:18081099901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漢代 南薰
所有古文献包括古诗词中提到的琴,皆特指古琴。
抚琴,特指弹古琴。
《列子•汤问》有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知音”一词的由来。
琴曲《流水》,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世界遗产在中国》第1集 青城山—都江堰
《世界遗产在中国》,历经七年拍摄制作,首次以高清纪录片的方式,系统、、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第1集 青城山—都江堰
水为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历史。水为这里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水为这里带来了天地的灵气和永恒的凝聚力。“水”来自成都西北部的岷江,一座修建于2250年前的水利工程将丰富的岷江水引进了平原,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充满着东方哲学和智慧色彩,直到今天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成都平原创造着奇迹和世代富饶。
张孔山,清代青城山道士,蜀派古琴宗师,清咸丰年间在青城山中皇观当道士,后寓居二王庙,自号半髯道人。
张孔山在悟道的同时,潜心研究古蜀琴艺术,最终他在都江堰畔二王庙里将山水林泉,谱入琴曲,加工整理了古《流水》,成功攀上了古蜀琴艺术的顶峰。由于曲中反复运用了描写水势的“滚”、“拂”指法,以及流水的各种形态,故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
1977年8月,美国宇航局(NASA)向外太空发射“旅行者号”探测器,搭载了一张能代表人类文明的10亿年无损的金唱片,收录各国名曲27首,意在把人类信息传递到地球以外的文明,中国唯一入选的就是《流水》(即《七十二滚拂流水》,张孔山谱,管平湖先生演奏),这使中国古琴第一次响彻太空。现在,“旅行者号”号已飞至太阳系边缘,《流水》成为传播最远的中国音乐。
金唱片中九十分钟的音乐目录:
德国 - 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由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演奏,由卡尔·李希特指挥。4分40秒
爪哇 - “花的种类”,由Pura Paku Alaman以甘美朗演奏,由K.R.T. Wasitodipuro指导,由罗伯特·布朗录制。4分43秒
塞内加尔 - 敲击乐,由查理士·杜代尔(Charles Duvelle)录制。2分08秒
刚果民主共和国 - 俾格米女子创始曲,由柯林·特恩布尔录制。56秒
澳大利亚 - 澳洲原住民歌曲“星晨”及“邪恶鸟”,由Sandra LeBrun Holmes录制。1分26秒
墨西哥 - “El Cascabel”(门铃)由Lorenzo Barcelata及Mariachi México演奏。3分14秒
美国 - “Johnny B. Goode”由查克·贝瑞作曲及演奏。2分38秒
新几内亚 - 男士家歌,由Robert MacLennan录制。1分20秒
日本 - 尺八“鹤の巣篭もり”(鹤巢),由山口吾郎演奏。4分51秒
德国/比利时 - 巴赫“Gavotte en rondeaux”(回旋的嘉禾舞)来自小提琴E大调第3组曲,由Arthur Grumiaux演奏。2分55秒
奥地利/德国 - 莫扎特“魔笛”(Die Zauberflöte),第14号夜后咏叹调,女高音莫泽尔,由巴伐利亚州歌剧院,由沃尔夫冈·萨瓦利希指挥。2分55秒
格鲁吉亚 - 合唱团“Tchakrulo”,节录自莫斯科电台。2分18秒
秘鲁 - 排笛和鼓,节录自文化之家,利马。52秒
美国 - 忧郁蓝调,由路易·阿姆斯壮和他的乐队演奏。3分5秒
阿塞拜疆 - 风笛“Ugam”,由莫斯科电台录制。2分30秒
俄罗斯/法国/美国 -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古代舞,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由斯特拉文斯基指挥。4分35秒
德国/加拿大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C调前奏曲及赋格第一号”,由格连·古尔德以钢琴演奏。4分48秒
德国/英格兰 -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爱乐管弦乐团,由奥托·克伦佩勒指挥。7分20秒
保加利亚 - “Излел е Делю хайдутин”(Izlel je Delyo Hajdutin)由Valya Balkanska演唱。4分59秒
美国 - 纳瓦霍印第安人,夜曲,由洛狄斯录制。57秒
英格兰 - 安东尼·霍伯恩“仙女围绕”来自《帕凡舞、三拍子舞蹈、德国土风舞及其他短曲调》,由大卫·门罗及伦敦古乐合奏团演奏。1分17秒
所罗门群岛 - 排笛,节录自所罗门群岛广播服务。1分12秒
秘鲁 - 结婚曲,由高约翰录制。38秒
中国 - 古琴“流水”,伯牙作曲,张孔山加工整理,管平湖演奏。7分37秒
《流水》表现的是人和自然、宇宙交融的思想,而不是征服世界、驾驭宇宙,这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现。
印度 - 百拉米拉加“Jaat Kahan Ho”由Surshri Kesar Bai Kerkar作曲。3分30秒
美国 - “黑暗是夜晚,寒冷是平地”,由盲眼威利作曲及演奏。3分15秒
德国/匈牙利 - 贝多芬“降B大调第13弦乐四重奏”,著作130,独唱短曲,由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演奏。6分37秒
《天闻阁琴谱》,《流水》,张孔山谱,管平湖演奏
有“礼乐之邦”美誉的古代中国是最重视音乐的国家,从先秦开始,儒家最强调的两个字,一个是“礼”,一个是“乐”,把“礼”和“乐”之间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一个人的人格养成,到治理一个国家,靠的就是“礼乐”。
乐,古琴也。
西汉礼学家戴圣《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乐书》: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北宋音乐理论家陈旸《乐书》:琴者,乐之统也。夫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实自舜始也。盖南风,生养之气也;琴,夏至之音也。
《乐书》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比德国1732年出版的“西洋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音乐辞典》还早600多年。
明太祖之子朱权《神奇秘谱》序:然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明代《琴书大全》:张陵(张道陵、张天师)好古博经史,尤妙抚琴。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汉人,道家,汉国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创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治”指各教区中心,四川彭州阳平治道观为二十四治之首,。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古琴,唯一寂静的音响。静生慧。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唐甄《潜书》:“君子之道,修身为上,苟能修身,虽终为布衣,其贵于宰相也远矣。”
1977年,古琴曲《流水》作为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镌刻在美国”旅行者“ 号太空飞船的金唱片里,响彻太空十亿年,寻觅 “知音”。
2003年11月7日,。
2006年5月20日,,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
唐代 大圣遗音
: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
因此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七弦论考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琴与自然
古人造琴,将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了古琴之中。
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日,周天365度。
琴厚两寸,象征两仪。
琴头宽八寸,象征八节。
琴尾宽四寸,象征四时。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十三个徽,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琴与天地人
古人将天地间美好事物和古琴发生联想,以表达自己对琴的热爱。表达出琴人愿与琴和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人身相应。有额、颈、肩、腰、尾、足。
琴体底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应天圆地方之说。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琴与万物生灵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
琴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
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上山下泽,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
琴头侧端,有“凤眼”和“护轸”。
琴尾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三者相合而万事俱谐。
“岳山”上的琴弦就像条条河流一样流淌不息。经过一年的时间(十三徽)到达司水之神——龙的口中“龙龈”,经过“龙龈”后缠绕在“雁足”上,汇聚于“足池”之中,流向“龙池”、“凤沼”,完成一个循环,依此回环往复生生不息。
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北宋 宋徽宗御製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
古琴在历朝历代都是文人士大夫以上阶层高审美品味的象征,春秋时期的孔仲尼,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周瑜,东汉末年的蔡文姬,宋朝的宋徽宗和李清照,数不胜数,即便他们身居高位,古琴亦是她们寄情音律,彰显高品味审美要求的窗口。
古琴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决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以发出悦耳的声音取悦听众的乐器。在传统文人的观念中,它是尧舜禹时代的太古遗音,是华夏先民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这一文人理想目标的寄托,也是“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的文人操守之所在。
王钏巧先生刻
音乐构成了古典中国人的完整的生活方式,乐教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很重要的部分。“礼胜则离”,必须有“乐”来配合。“乐”能让人真诚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每个人获得一种可贵的自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乐教就是绝学!”
王钏巧先生刻
王钏巧,我國活字印刷術優秀傳承人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南薰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