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母校就是那个毕业前天天骂
毕业后天天想的地方”
看了今天这位粉丝的来稿
我觉得故乡
也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文 | 林岚
老人们总说,故乡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打小我就不这么认为。
我的故乡在川渝交界的一个小县城,我在城边的厂矿里生活长大。在这里,每天入目都是苍翠的原野,小伙伴们经常聚在一起在满山野遍的油菜花中捉迷藏,在每一场春天新雨后挖地耳、采覆盆子,在每一个黄昏微醺的晚风中观赏晚霞。当所有的小伙伴都乐此不疲地沉醉在这样的生活中时,我却厌倦了它的单调乏味。无雨无晴的日子里,我总听见自己的内心的一种声音,隐约而清晰,微小但执着:离开故乡,到大都市里去!这声音就像春天的野草,疯狂的在我心中滋长,日渐茂盛。
就这样怀想了很久,我终于来到了一个大都市,站在大学宿舍的阳台上,看“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看城市的天空中云霞和夕阳点点隐没于黑夜,我就这样满足着,全然没有其他新生到校时悲泣和对故乡的眷恋。夏末的黄昏,风轻轻的吹着,带走了一颗对故乡渐行渐远的心。
为给一天天长大的梦想寻找一个可以停留的现实,我在喧嚣与繁华里穿行奔走,在陌生和孤寂中苦读求学。几年之后,我又到了另一个大都市,找到了驻扎梦想的土地。我开始学着说当地人一样的话,做当地人一样的事,精心规划着自己新的生活轨迹。故乡的模样越来越模糊,故乡的概念越来越抽象。
直到有一天,故乡的亲戚打来电话:“虽说父母都搬来和你在一起了,但你们还是回老家过年吧!”
我分明感觉到浓浓的乡音里传来的是那样厚重的暖流。故乡的影子也猛然出现在眼前,如此清晰!于是,心里急切期盼过年放假,竟然一如孩童时代那般殷切。
当双脚踩在故乡的土地上时,我飘忽的心突然安定了,故乡不是世界上最华美的地方,但它永远是你情感的归宿。是生命中不可割舍的惦念和牵挂!乡思是一种情结,它在你心里自小就扎了根,随着岁月的流失反而逐渐长大、丰盈而充实。
想起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无论你走得在远,走得再久,乡思,这支清远的笛,总会在某个恰当的时候,从游子的心里悠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