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谦虚
有钱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再不用想着钱了。
如何一眼辨别有钱人?
原文:How to Know if Someone Is Rich
作者:Neil Patel
翻译:王冠娅@改变自己 校对:77 @改变自己
你站在五星级酒店门前。一辆橙色的麦克拉伦超级跑车呼啸着驶来,引擎声震耳欲聋。蝶翼车门缓缓升起,一个肤色古铜身材高大的肌肉男出现了。很显然,他身上那件毛衣不是杰西潘尼里的快消货。这一切就发生在你面前,前后不过 20 秒。
问题来了:他是有钱人吗?
我会说:哦。不怎么像。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贪恋财富。尽管开口询问不礼貌,但我们还是会好奇:她挣多少钱?他有多少净资产?她的房子值多少钱?
我们都知道,钱不是万能的。我能给出证明。
但在这个由动辄上亿的大生意、大买卖和位高权重者操控的世界,金钱始终在人们心中。
一些社交活动也像金钱的比赛,每个人都想极力证明自己比旁边的人有钱,同时暗暗希望遇到真正的有钱人趁机拉拉关系。
真令人作呕。
我相信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无论是资产高达十位数还是入不敷出,其真正的价值都是作为人的价值。
但游戏仍在继续——谁才是房间里最有钱的人?你又是如何辨别的?
我刚开始涉足商业时,人们的炫富行为让我眼花缭乱。对财富的渴望驱使我寻找那些看起来很有钱的人。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绝大部分炫富是为炫而炫。
我试着同这些爱炫富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的人做生意。在洛杉矶、纽约这种大城市,我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想极力证明整个城市都尽在自己掌控之中。
这些人会跟我聊他们的「朋友」(一定会提到跟伊坎、彭博或者默多克沾亲带故的人)。我听腻了他们不停吹嘘自己的玩物:一堆「有钱人」的标配——法拉利、珠光宝气的手表和 SOHO 顶层公寓。
他们满嘴都是这些。
后来我学会了如何避开这些人,自然而然我也就学会了如何辨别他们。尽管我本意并不是要跟他们交朋友或者打交道。
接下来我就告诉大家怎样一眼辨别有钱人。其实秘诀不是看他们做了什么,而是看他们不做什么。
极其富有的人不会非常出格地去迎合别人,所以他们并不显眼。
他们不会刻意做什么。事实上,他们不会为了接近你而跟你搭讪。房间里最有钱的人绝对不是讲话声音最大的那一位,不会像他一样忙于寒暄、握手、递名片。
为什么?因为有钱人没有社交任务,他们不需要这么做,也不必证明什么。
这不代表他们不礼貌。事实上,他们很可能风度翩翩,但你不会看到他们怀着极强的目的穿梭于人群之中。
你觉得有钱的人和有名的人都会有一个超豪华的大衣橱和数不尽的昂贵衣服,对不对?
只有奥斯卡之夜才是这样的。
绝大多数有钱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非要穿最流行的款式惊艳全世界。
你可以从一些小细节看出,他们对穿衣有着自己的品味。他们会以舒适为主,风格其次。设计商标不会很明显。深色更为常见。衣服都很合适。
「你认识我朋友某某某吗?」「认识呀,那天我还在某某某家呢。」「有一天,我和某某某一起出去喝酒来着,结果…」
这就是典型的「拽人名」,也是有钱人所避免的行为。想辨别这种人非常简单,因为他们就是故意要给别人留下印象的,于是也就自动脱离了真正有钱人的队伍。
如果你是别人嘴里的「某某某」,你没准是个有钱人。如果你总爱提「某某某」,你多半不是真的有钱。
当你习惯了自己被高档商品和大量金钱环绕时,就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谈论它了。
我就见到过一个反例。有一次我在贝弗利山庄的 SLS 酒店吃饭,在洗手间遇到一个人,我这辈子都没见过一块手表上能镶那么多的钻石。
「哇哦,钻石可真不少!」我感叹道。「那是,哥们,要的就是这个劲儿!」他回答我。「我从来没见过带有这么多钻石的手表。看着真酷,简直绝了!」我说。
他瞥了一眼我的手表,「哎,你这是百达翡翠。」一只六位数的手表却没有一颗钻石。「你是干什么的?」(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问题不就是在问「你挣多少钱」么。)
「特别无聊,我搞互联网的。」
我们一边聊一边回餐厅。他极力跟我讲述自己的功名成就。他开始「拽人名」,讲跟好莱坞明星一起参加的派对,讲他的车,甚至开始劝我跟他一起做生意。
「我说,咱俩可以一起搞个 APP 呀,」他说,「先来一俩小时的头脑风暴,然后我再叫上一帮投资人,十几二十万美元轻松到手,然后咱就等着开派对吧。咱得选一个风景好爆了的地方,邀请的每个人都得开着法拉利和兰博基尼。」
我应该及时结束这场谈话的。这哥们已经没救了。
后来,我让助理查了一下这个人,结果发现他就是那种整天不务正业混派对、还企图让有钱人给自己投资的家伙。
渴望财富的人觉得他们必须张口闭口谈金钱,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真正的成功者没有这种忧虑,所以你永远不会看到他们这样做。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招待会,我在电梯里遇到一个人,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能明显感觉出他是个名人。他戴着一个大项链,上面有一个 XO 的字幕挂坠,整个人酷酷的。
「项链不错!」我说,「有什么寓意吗?」「威肯(译者:音同「周末」)。」他说。我以为他嗑了药,小声嘟囔说今天其实是周二。「不,哥们,是威肯。」他说。「嗯,我确定今天是周二,我有个会。」我说。
一时间我俩都有些尴尬。「你谷歌一下。」话音刚落电梯门开了,他走了出去。他根本不在乎我认不认识他,等他一走我赶紧用手机搜了一下:「The weekend xo」。
原来跟我讲话的是身价上千万美元的著名 R&B 歌手威肯 Weeknd 。
许多名人有钱人都疲于应对过多的关注,所以他们能躲避就躲避。如果你不去刻意奉承、索要签名或者谈论你有多「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也不会有太多反感。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是这房间里最聪明的人,那你一定进错了房间。」
有钱人会寻找某个领域比自己更聪明的人,这不代表他们想找其他有钱人攀关系,而是想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有钱人聚在一起都会聊些什么呢?比比游艇有多大?聊聊昨天刚收购的公司?
不。他们基本上都在聊自己正在学习的东西。他们更喜欢聊知识类而不是实践类的话题,跟金钱没有半点关系。
我认识的最有钱的人同时也是最谦逊的人。
财富能让人认识到,生命中除了金钱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真正富有的人没有必要去炫耀、展示、谈论甚至证明。金钱就只是金钱——一种工具而已,不是万物之起源也不是万物之所归。
因此想要辨别谁是有钱人其实挺难的,因为他们可能会隐藏起有钱的一面。
那么你怎么能遇见他们的呢?先来面对现实吧,在各种盛大晚会、炫酷的招待会上遇到的人是不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深刻价值的。
相反,你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专注于一件事,磨练技艺直到成为世界第一。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无可挑剔。
当你拥有了过人的技术,自然会吸引到那些尊重技术、勤勉和贤能的人群的目光。
最终,有钱人会找上门来。你就根本不需要再辨别谁是有钱人了。
原文链接:https://www.inc.com/neil-patel/how-to-know-if-someone-is-rich.html
封面图 by Purple Rain
本文由「改变自己」编译,转载请先得到我们的授权。授权方式:请在微信后台发送消息:转载。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
数据显示,2012-2016 年,意向出国读本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占比增加了 13% ,由2012 年的 23% 增长到 2016 年的 36%。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通过留学达到自我增值已成为普遍需求。
2016 年 4 月,杨澜在她的新书《留学改变了我的世界》里写道:「留学就是大写的苦逼,但却改变了我的世界。」;郎平在其自传《激情岁月——郎平自传》中深情道:这段 8 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在地上,踩得很踏实。
留学真的能够自我增值吗?同样是大学,国内的语言环境还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有「出国梦」呢?在国外到底能学到哪些国内无法学到东西呢?
敬请期待彭萦本周日的会员语音:「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在国内生活的人有什么区别」。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看法,留学到底「值不值」。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微信,已经悄无声息地变成了我们的职场工具。
上级布置任务、同事共同协作、客户管理及维护,以及办公室撕逼大战等等都和微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很多人只有一个微信号,所以往往不能及时转换和适应生活与工作,忘了朋友与同事这样的角色区分,经常会遭遇微信带来的隐形麻烦。那我们该怎么在职场规范使用微信呢?如何让这一工具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呢?
这些都在语音里一一给出。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70625 期语音《职场中的微信使用雷区》的反馈:
@会员 Eric
对于发语音,职场和现实生活不一样这一点确实没有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学生,但是这一点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某些前辈和长辈也是一样的。「在么」真的很让人讨厌,一旦有人发在吗,我都会直接说让他说事情,有些人还不及时回,效率很低,还要顾虑对方,不时要看下微信。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这 9 个雷区我基本没有踩到,我觉得不只是职场还是生活,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分人分事情,也很注重个人形象的维护。微信截屏没有法律效应这一点很受用。
@会员 huazi
彭萦姐说的好多点都有其他文章看到,很好地总结在一起,说到那个语音真的是感同身受,特别是那种好长的,还发好几个,而且又用粤语讲,虽然自己听得懂,但是不会说,有时听到罕见的词汇,真捉急,我自己倒是从来不发语音,一直觉得发语音怪怪的对着一台机器讲话,总是没有感觉,就像有人说的打字会在脑海里复述,呈现出一种虚拟的场景,反而能感受到情绪,也许是自己接受新事物能力低吧,反正就是这种感觉。
@会员 他们叫我「欧耶」
今自从微信开始加了各种关系一般的人后,还有上级、甲方、商家等等,发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事情,觉得分标签的发好麻烦,所以,索性不发了。
特别在工作微信群中,少言与话痨成为鲜明对比,久而久之,感觉群里好像已经没有少言人的存在了——我就是这样少言的人。
本周新加入会员的专属福利:
微信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在职场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许当你在朋友圈肆无忌惮吐苦水的时候,上司和同事也在暗地里阅读你;也许当你频繁在工作群里发着表情包和网络用语的时候,发现并没有人回复你。可是你只有一个微信号,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应该学会合理地使用这一工具。也许语音中的九条不仅仅是别人的雷区,也会是你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