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期待一场雪,
就像等一位久违的故人。
坐于“映雪斋”
不问人间世事,专心抄袭古典
仿佛雪来了,他就来了
这位故人是我们泗泾的一名藏书家-孙道明
在家中有藏书几百万卷,
延接四方名士,阅其藏书为乐。
有造小舫曰“水光山色”,
放于南浦,焚香论古,
萧然自得,不复问人间利钝也。
跟着小编一起穿越时空
进入他的人生轨迹
孙道明(1297~约1376),字明叔,自号亭云子,又号泗滨老人、在家道人。华亭泗泾里人。早先居住在县城之东,后迁居泗泾之北,构筑起草堂为居室。自幼刻苦攻读经书,专心研究道家学说。成年后酷爱考古研究,对科举取仕不屑一顾。家中置有各类藏书上万卷,每遇秘本,必亲手抄录。至老年更为勤奋,曾在家中专辟一室蓄藏经书、志书、传记、史籍各数千卷,包括占卜的筮史、医药典籍、方术工技的精华和古今名贤的墨迹也广为搜觅。他将各类藏书归纳编类,专辟一室题名为“映雪斋”予以收藏。
书斋之所以题名为“映雪斋”,有说是因为他景仰前人囊萤映雪、苦志笃学的精神;也有说所谓“映雪”,是因室内四壁长窗均糊以白纸,各类书套所悬的洁白牙笺琳琅满目,交相辉映,进入书室有一种“白雪相映”之感,故题此名。
孙道明平日以延接四方名士、校阅藏书为乐,曾造一小舟名为“水光山色”,常与陶宗仪等人共泛,往来于南浦上。当时陶宗仪以词学见长,作词曲,他倚船以洞箫伴奏。
对于二人的这段唱和,曾有这样动人的诗文记载:“……其西九山离立,若幽人冠带拱揖状,一水并九山,南过村外,以入海,西沟塍畎会,隐翳竹树间,春时桃花盛开,鸡犬之声相闻,殊有武陵概,隐者亭云居焉,一舟曰,水光山色时放乎中流,或投竿,或弹琴,或呼酒独酌,或哦咏陶、谢、韦、柳诗殆将与功名相忘,尝坐余舟中,作茗供,襟抱倩旷,不觉度成此曲,主人即谱入调中命洞箫吹之与童棹歌相答,极鸥歌缥缈之思云:如此好溪山,羡云屏九叠,波影涵素,暖翠隔红尘,空明里着我扁舟容与,高歌鼓,鸥边长是寻盟去,头白江南看不了,何况几番风雨,书画依约天开,荡清挥别,有越中真趣,孤啸拓篷窗,幽情远,都在酒瓢茶具,水荭摇晚,月明一笛潮生浦,欲问渔郎无恙否?回首武陵何许!”
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著录孙道明所抄书包括三种:《号录》一卷,至正二十二年(1362)抄本,陶《清异录》四卷,《补遗》二卷,至正二十五年(1365)抄本,《临汉隐居诗话》一卷,洪武九年(1376)抄本,时道明年已八十。
《闲居录》亦为钱曾藏书,而《敏求记》不见著录。《敏求记》中《号录》条下钱曾云:“予见道明所钞书不下数十种,皆在崦嵫景迫之年,老而好学,真秉烛之明也。”据钱曾记录,孙道明抄书有数十种之多,而著录仅此三种,或其中不尽为藏,故不见著录。孙道明所抄书见于前人著录者,尚有《衍极》,见《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北梦琐言》,见《日精庐藏书志》;《玉峰先生脚气集》,见《宋楼藏书志》。各书皆有题记,志抄写年月。
据史料记载,老人年逾72岁,仍耳聪目明,手书细字不倦。有从政者来拜访,他答道:“吾在野而井,草泽老人不问世间利禄。”及至晚年,挟其书砚,复迁城东,租赁草堂仍以“映雪行斋”名之。张雨题《映雪斋诗》“生日定知虚室妙,杀青唯积古书多”。卒后,藏书散佚。其手抄本,藏书家以重价购藏。
孙道明手抄的书稿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中,元至正十八年抄本《闲居录》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外,完成于五代末至北宋初《清异录》也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笔记,保存了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史方面的很多重要史料,书中一半以上的条目分别被《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采录,其价值可见一斑。该书宋本已经不存,而传世各种版本甚多,内容文字差别颇大。现在的通行本是在孙道明的映雪斋残抄本和明代《说郛》抄本基础上形成的。
《闲居录》是元代吾衍的札记手稿。孙道明的抄本为此书现存最早传本。《闲居录》一书内容多为考订、辨析前人著作之语。其作者吾衍,又名吾丘衍,生于世祖至元八年(1272),卒武宗至大四年(1311)。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寓居杭州。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一生不求显达,性情狂放。租居陋巷,以教授为业,专事吟咏,有《竹素山房诗集》三卷。
《闲居录》为陆友所得,录而传之。陆友乃吾衍同时人,精于赏鉴书画古器,工篆隶,有《研北杂志》二卷行世。此本卷后有元至正五年陆友跋云:“右《闲居录》,一名《闲中编》,鲁郡吾衍子行所草本,其间多子行手自书。”“此册得之于其从父家,揽其遗迹,使人慨然。”
此抄本不分卷,录吾氏笔记一百零一条。其内容为杂记奇人异事及古文字、古器物考辨之语。《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称其内容虽与作者其他著作“互有出入,盖先记于此,后采入彼书,而初稿则未消除也。然零玑碎玉,往往可采。”“其他杂谈神怪,亦多芜杂,以衍学本淹通,艺尤精妙,虽偶然涉笔,终有典型。”
孙道明的抄本行格款式规整,楷书庄重,字体端劲古雅。卷末题:“至正十八年戊戌之秋七月旦日钞于泗水北村之映雪斋”。
书上钤有:“映雪书堂”、“孙明叔印”、“仇氏仁近”、“鲁郡吾氏”、“辛夷馆印”、“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季印振宜”、“稽瑞楼”、“铁琴铜剑楼”等印记,知此本自元以来,迭经仇仁近、吾氏后人、文徵明、钱曾、季振宜、瞿氏铁琴铜剑楼等各家鉴赏收藏。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此本:“书法古雅,图记重重,可贵也。”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还有明末毛氏汲古阁抄本、清吴氏绣古亭抄本、清郁氏东啸轩抄本、清乾隆三十二年赵氏竹影庵抄本、清乾隆四十一年吾氏竹素山房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等传世。教严厉,经常逃学。15岁时,值深秋,约集群儿,出镇北捉蟋蟀,损坏墓廊,墓主上门责令赔偿,遭母严厉责罚,自此幡然悔悟,刻苦攻读。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经乡试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学习满文,散馆投湖广清吏司主事。不久,改刑部司行走,奉派监视行刑。凡发现有冤狱,他必力争复查,,宁可挂冠辞官。后调职去长安,因气质素弱,怯于北地之寒,请假归里。日事吟咏,足迹不入城市。后有邗上(扬州)大府爱慕他的才学,聘为扬州梅花书院讲席。其在授课之余,为当地士绅撰写墓志铭碑文等,收入颇丰,不数年归乡里,仿效谢太傅陶情丝竹。书法宗王羲之,与王梦楼、梁山舟齐名。著有《珠崖吟稿》等。
往期【人文泗泾—南村拾叶】请戳下方链接:
望南村,忘不了的南村。【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十五期 】
这张画,没有千里江山,却是千古文人的梦。【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十四期 】
风骨如史,仗笔量才【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十三期 】
,濯笔水自香。【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十二期 】
才华自横溢,闻在宥天下 | 您好,先生闻宥!【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十一期 】
光与影里的那一份牵动【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十期 】
念一碗寻常豆腐,再停一停白果树下 【人文泗泾—南村拾叶 第九期】
一千年的美,都在赵妃泾的涟漪里【人文泗泾—南村拾页第八期】
轻锣细鼓起乡音 【人文泗泾—南村拾页第七期】
泗水畔兮相伯居【人文泗泾专栏---南村拾叶第六期】
泗泾路,你在繁华最深处 【人文泗泾专栏---南村拾叶第五期】
我在泗泾有个爷爷【人文泗泾专栏--南村拾叶第四期】
不要迷恋阿伲,阿伲是个传说【人文泗泾专栏--南村拾叶第三期】
世间再无陶宗仪【人文泗泾专栏——南村拾叶第一期】
本微信为古镇新城泗泾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