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男人要玩命爱起孩子来,就没女人什么事儿了

男人要玩命爱起孩子来,就没女人什么事儿了

2022-08-05 21:39:00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今年,在内容上直击中国父子关系的电影似乎比往年多一些,前有《了不起的老爸》《峰爆》。最近,被邀请提前观影,又碰上一部:《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父子俩紧紧抱在一起,彼此脸上都有泪痕,光是海报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完完全全聚焦在父子关系的电影。

全程104分钟,布满了高能泪点,总是不经意就被戳到。

但是,这部电影最特别,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对父子之间,不同于母子之间那种感情细腻又精准的刻画。

海报上的男孩叫曹生(田浩宁 饰),爸爸叫他小生子。今年,刚刚幼儿园大班毕业,准备去上学。

他刚出生,妈妈就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爸爸曹德望(曹炳琨 饰)靠着送外卖一个人把他抚养大。

他们住在一个30多平的小房子里。餐桌旁边就是床,还有个细窄的厨房,刚好能站下一个人。窗外紧挨着就是地铁,每天来回穿行的地铁从这里经过都会带来巨大的声响,整间屋子也跟着颤动。

划重点:艰难的环境,有时候反而能激发男性,让他更能扛事。

小人物、奔波、失去了女人这个可依靠的温暖,他用自己的方式,磕磕绊绊带着孩子。

为了生计,曹德望得带着小生子一起去送外卖。

因为知道自己不能时时刻刻都在小生子身边,于是给了他一个哨子挂脖子上:“有事记着吹哨子”,哨声就是父子俩的暗号。

洗碗、扫地、洗衣服、做饭……每件事都明码标价,这也是曹生零花钱的来源,而为这件事讨价还价,也成为父子之间特有的交流。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很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描摹出了一位小人物单亲爸爸,是怎么以男人的方式,处理和儿子相处的问题的。

有两场戏我很喜欢。

一场是他和儿子面对欺负的戏。

那天和往常一样,他进去小区送外卖,小生子坐在摩托车上等他。这时,另一位外卖员骑着小车来了,把车横在他们的前面。

小生子表示抗议后,外卖员确认四周没人,把曹德望送儿子的小猪泡泡机一把扯过来狠狠地砸在墙上,然后吹着口哨离开了。

小生子委屈万分,但他力所能及唯一的反抗方式,只能是生气地把外卖员的摩托推倒在地。

曹德望出来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摩托车,他本能地去扶:“怎么回事啊,这车怎么倒了?”

同时,他也迅速察觉到小生子的不对劲:全程低着头一声不吭,再看见小生子手里已经“伤残”的小玩具,他一下子就懂了。

下一个镜头是,曹德望把摩托车狠狠摔在地上:“不是跟你说有事吹哨子吗?你怎么不吹呢?”

他坐上摩托,发动引擎,带着小生子就走了。

那个摔摩托车的动作,把一个男人面对孩子受欺负的态度,自己对儿子面对欺负“以牙还牙”的默许,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重要,那辆倒着的摩托车,是他对儿子的支持。

另一场则是他和儿子面对“瞧不起”的戏。

外卖摩托车倒地事件,曹德望给曹生买了一支15块的冰淇淋。

结果,曹德望送完外卖出来,发现曹生在闹着商家退冰淇淋,拿回那15块钱。

“我又没吃,为什么不能退?”“我不想要这个了,你快把钱退给我。”“15块钱我自己能做一百根冰棍。”

终于,曹德望怒了,对店家说:“你再说我儿子一句,你试试!”

转头,他一把把冰淇淋打翻在地上,“不想吃别吃了!”

在整部电影里,曹德望这个人物大多是比较寡言、甚至有点懦弱的状态,很少生气,而这一场戏就爆发了两次。

他在气什么?气儿子吗?不,他在气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优渥的生活,让孩子连一点点奢侈,都不敢品尝。

回家的路上,心痛的小生子在摩托车后面哭,前边戴着头盔的他,默默流泪。

如果是妈妈,下一场戏,一定是拥抱着孩子,温柔地道歉,但曹德望没有。

在一次送完外卖后,他假装漫不经心地递给小生子15块现金。“刚刚一客户特好,给我打赏的”,后边又补了一句:“买冰淇淋,还是留着,你自己决定。”

我觉得编剧在这里的细节处理得很好,现在还有谁不是扫码,会特意拿现金给外卖员呢?

这个“现金"设定,观众非常清楚,它就是曹德望用一个善意的小谎言,对小生子说的那句“对不起”。

而小生子作为一个小男人,他何尝不明白呢?

他没有说谢谢,也没有再解释,在回程路上,他偷偷把15块,放回了爸爸的外卖服里。

一场连贯的戏,完成了父子之间无声的和解,更完成了爱的双向流动,两个男人之间的表达方式,观众懂了。

环境也许是艰难的,物质也许是匮乏的,但爱这件事,在任何环境,都能制造欢乐。

电影也有甜的一面,比如,人小鬼大的小生子,很会察言观色,也懂得讨爸爸欢心。

知道自己做错事了,他会主动上交“罚款”给爸爸,一边感叹“我这个月又白干了”;说完,跑过去从冰箱里拿出两支自制冰棍儿,一个给自己,一个给爸爸配酒:“这个冰棍我请你。”

生活很苦,但是,父子俩深深的情感和日常的互动有爱又有趣,很甜。

然而,他们的生活并没有这么甜下去,对于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生活的每一点变动都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电影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只想说,里边有一场小生子站在无人湖边,拼命吹哨子的戏,每一个哨声都扎在我心里,眼泪决堤。

这是曹炳琨作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怀着想和自己父亲和解的心拍摄的一部电影。

“我父亲特别严,其实很多年我和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好。但是突然间,我拍完戏回家,发现他变老了,我长大了。”

从他觉得自己该对一个家负责任的时候,他就决定要好好拍一部电影,把父子这事讲透讲好。

导演在电影里投入了很多情感,很多细节也能看到他的用心。

曹炳琨虽然是第一次导演作品,但是作为一名从业20年的老演员,他把曹德望这位苦命的父亲,演绎得太太太好了,他的软弱、坚强、隐忍、细腻,对儿子的付出和爱,那种毫不煽情反而克制的表演,每个观众都会被触动。

在“伊姐观影团”的现场,有一个读者的发言,让我很难忘。

“我是一个医务人员,因为工作关系,这电影里太多类似的细节,我都亲身经历过。比如,流产很多次还要继续怀孕,比如,为了治病全家倾家荡产……我想问一下,孩子对一个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

曹炳琨的回答是:“孩子是一个传承,也是一个希望,尤其人到中年,我们难免觉得生活不堪,这个时候,是孩子给了一个家庭希望,让很多普通人有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世间最好的感情,是守护,是世间唯一无条件付出,不问结果的感情,就像电影名说的那样———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大家记得把“伊姐看电影”设置为星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