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庙会小吃全攻略(含做法)

庙会小吃全攻略(含做法)

2022-06-09 04:38:55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正月初一逛庙会,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庙会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新年伊始,小美就来说一说庙会小吃,顺便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自制经典的庙会小吃。


【悉数庙会小吃】


著名的北京小吃有:


面食类:艾窝窝、炸酱面、褡裢火烧、驴打滚、豌豆黄、烧麦、麻豆腐、炒疙瘩等


蒸煮类:豆汁、炒肝、爆肚、卤煮火烧、炖吊子等


油煎类:油条、炸糕、灌肠、焦圈、姜汁排叉、糖耳朵等


饮品类:酸梅汤、莲子粥等


【详述庙会小吃】


豆汁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


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


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


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旧时,有穿戴体统者,如果坐在摊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就会被人耻笑,但在摊上喝豆汁则不足为耻。


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一个放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一个放芝麻酱烧饼、“马蹄”(此系另一种形式的烧饼,状如马蹄,故名。有椒盐马蹄、两层皮的水马蹄之分);一个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记豆汁”字样。夏天还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经营者通常为一、二人。不停地向游人喊道:“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


扒糕



扒糕是用荞麦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圆坨,如烧饼大,蒸熟后,夏天放在冰上镇着;冬天则放在炉铛上,加油炒热,谓之热炒扒糕。


夏天卖扒糕的多是与凉粉一起卖,有粉块、粉皮、还有小拨鱼儿。都浸在盛有冷水的大木盆里(该盆系扁圆形,直径二尺,深不足半尺)


与卖灌肠、豆汁的一样,搭棚设座。案上摆着佐料罐:用花椒油炸过的酱油、芝麻酱、醋、蒜汁、芥茉、辣椒油、胡萝卜丝等。


等到有顾客来吃时,才临时着上这些调料。经营者仅一、二人,不停地吆唤:“筋道的扒糕,酸辣的凉粉啦,请吧您哪!”


灌肠


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如后门桥华安居、福兴居所卖,质量甚精。但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作成肠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极次的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羊霜肠


羊肠子灌上血,肠子上的油白似秋霜,故名霜肠。过去,羊肉床子里只卖生的,讲究的,里边还灌了羊脑儿、脊髓。小贩趸来后,进行加工,炖熟后,状如小小的红哑铃,煞是好看。吃时,加上芝麻酱、酱油、醋、香菜。庙会上,小贩多是用一辆独轮小车,上边按炉坐锅,锅旁摆调料罐、碗筷。顾客吃的时候可席地而坐,或蹲或站。


茶汤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茶汤是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一冲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放上糖,用滚开的水一冲。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八宝”之说。其实就是加上山楂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别有风味。经营此业的多兼营“藕粉”。


经营此业者,通常是设一把紫铜的大茶汤壶,保证随时有开水可用。


豆面糕

又名“驴打滚儿”,早年从乡下传进城里。是粘糕的一种。其做法是将黄粘米面蒸熟后,摊开□平,撒上熟豆面和红糖,然后卷起来一切,状如螺丝转儿。还有的用豆沙或红糖包成像鸡蛋大小的团子,滚上炒豆面。放在小碟里,有的还浇上“糖稀”。吆唤道:“豆面糕来,要糖钱!”“滚糖的驴打滚啦”!在庙会上经营此业的多系回民,只用一辆手推车,车上的铜活擦的锃光瓦亮,引人注目,以招徕生意。


炒肝


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块吃,但现在吃炒肝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庙会上的卖炒肝的棚子多兼营包子、烧饼。


炸丸子


这是以豆面加上碎粉条炸出的丸子。其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清汤五香白煮的,还要加上些炸豆腐泡儿,谓之炸丸子炸豆腐。吃的时候放些醋、香菜末和辣椒油。另一种是用煮肉的汤勾上芡,成为卤煮丸子。吃的时候放些蒜泥。因为吃主儿都是劳动人民,故老北京谓此为“洋车丸子”。后者,有兼营山东大锅饼的。


老豆腐


通常是把磨好的豆浆放在锅里,点上适量的石膏,便成了很嫩的老豆腐(有如南豆腐)。然后放上芝麻酱、韭菜花、卤虾酱、辣椒油等调料。


上述卖炸丸子、老豆腐的,亦担亦摊的为多,挑起来是个担子,放下来是个摊子。营业时,仅用一根木头搭起个方形旱伞布棚而已。


豌豆黄儿


豌豆黄分粗、细两种。北海公园仿膳、漪澜堂卖的是细豌豆黄儿。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 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唤:“哎,这小枣的豌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因为此种吃食不太卫生,所以是个被禁止的品种。现已绝迹。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宫里吃的时候通常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还点缀以金糕。红黄相间。据说慈禧喜食。而沿街叫卖的通常加小枣,整块出售。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唤:“哎,这小枣的豌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因为此种吃食不太卫生,所以是个被禁止的品种。现已绝迹。



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还注说:“艾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庙会上卖爱窝窝的往往也卖元宵、年糕。这是新正食品艾窝窝是将蒸熟的江米擀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青梅、抟成元宵形,裹上糯米粉,使之不粘在一起。一般有白糖、澄沙、枣泥的数种。为区别起见,上边都做了红点记号。庙会上卖艾窝窝的往往也卖元宵、年糕。

此外,还有面茶、杏仁茶、江米粥、炸糕、炸肠、炸蛋、带汤的糖豌豆。不一而足。以上这些品种,除羊霜肠、粗豌豆黄等个别品种外,大部分都保留下来了,已见诸于近年春节的新型“庙会”上。


【庙会小吃】


东华门夜市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凉粉、扒糕、莲子粥、酸梅汤、红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又多又全又卫生。从新东安市场到东华门大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护国寺小吃店


从庙会中的“碰头食”传下来的北京小吃,经过改良得精细起来,没了过去的“个儿大、经吃、一个就饱”的粗糙;墩儿饽饽、枣卷果都小巧可爱;姜汁排叉、糖耳朵可谓是百般玲珑。


锦芳小吃


从民国创始至今的小吃店,有麻团、杏仁茶、艾窝窝、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为有名,有山楂、青梅、挂花、豆沙、什锦、奶油、椰蓉等十几种陷儿。


九门小吃


九门是在过去前门门框胡同的几家著名老字号的倡议下,由北京小吃协会出面组织的。里面的老字号有很多,比如年糕杨,奶酪魏,小肠陈,爆肚冯,瑞宾楼褡裢火烧,李记白水羊头,月盛斋……


以上这些,大家不妨都去尝一尝,别有一番滋味,有人问了,我想在春节期间给亲朋好友露一手,自制些经典庙会小吃怎么办?哈,名厨给大家带来庙会小吃食谱!


【自制庙会小吃】


【豌豆黄】


主料:干豌豆500克,白糖200克;


配料:琼脂2克,桂花糖2调羹。


做法:


1、干豌豆洗净用清水浸泡4小时以上;


2、将泡发的豌豆放入高压锅中,加豌豆体积3倍的水,煮30分钟至豌豆软烂;


3、将锅内煮好的豌豆表面的豌豆皮捞出不用,再将煮软的豌豆和适量清水放入食品加工机中磨细,倒出豌豆茸过筛,将豌豆皮过滤出来;


4、琼脂泡软,放入小锅中加少许水,煮至融化;


5、将过滤好的豌豆茸放入锅中,加白糖、桂花糖、和溶化的琼脂翻炒,去处多余的水分。当用铲子铲起豌豆茸落到锅中,不会很快的和锅内的豌豆茸融合在一起可以堆高时,关火;


6、将豌豆茸倒入平底的容器内,加盖湿布晾凉,再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内冷藏,吃的时候切块装盘。


小诀窍:


1、豌豆一定要煮烂,才容易做出细腻的豌豆黄;


2、将豌豆皮过滤出去,口感会细腻很多;


3、豌豆茸放入锅内炒时,要不停的搅动,以免糊底。还要当心手不要被烫到(最好带着手套),浓稠的豌豆茸在加热的状态下,很容易飞溅,加了琼脂成型比较好;


4、煮好的豌豆茸倒入容器中之所以要用湿布盖着晾凉,是为了防止表面干裂,影响品相。


【爆肚】


主料:鲜百叶250g,白菜200g,料酒30ml


配料:花椒少许,葱适量,姜适量,芝麻酱5汤匙,韭菜花1汤匙,酱豆腐1块,生抽1汤匙,白糖1茶匙,盐1/2茶匙,辣油1茶匙,香油1茶匙。


做法:


1、准备好所需调料,如果没有现成辣油,可以用干辣椒现榨。现榨的话干辣椒泡水里10分钟;


2、芝麻酱一点点加水顺一个方向澥开,用筷子滑过芝麻酱后,纹路清洗,稍后慢慢消失状态最佳;


3、酱豆腐放在小碗中碾碎,最好再加点酱豆腐汤;


4、把碾碎的酱豆腐和韭菜花放入芝麻酱中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5、加入生抽、盐和白糖拌匀;


6、热锅凉油,干辣椒擦干水分放入油中小火煸香煸干后取出,随吃随加到芝麻酱里;


7、把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再取出鲜百叶,用清水过洗多次后备用;


8、锅内入足量的水烧开,放入花椒、葱姜和料酒,把百叶放在笊篱中,保持开锅状,三上三下即可;


9、笊篱内一次放入的百叶不要太多,多了会受热不均。焯烫56数秒,百叶微微打卷,有微弱弹性了即可;


10、爆白菜,白菜选菜叶部分,口感最好。水依然要全开,烫软即可。


【炒肝】


主料:肥肠、猪肝


配料:料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葱、姜、干淀粉、老抽、生抽、盐、糖、鸡精


做法:


1、将肥肠处理干净,放入锅中,加料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葱、姜,煮30分钟,捞出晾凉,切小段;


2、将猪肝切薄片,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无血污,放入刚才煮肥肠的锅中煮熟,捞出;


3、锅中倒入开水,放入肥肠段、炒肝片;


4、一小碗干淀粉加少许水搅成糊状,加老抽上色、生抽、盐、糖、鸡精调味(可加少许干黄酱调汁),倒入锅中,调成糊状,多撒些蒜末出锅即可。


小诀窍:


1、没有吃过北京炒肝的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炒肝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但是我觉得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2、这里介绍的是适合家庭的做法,比较专业的做法一般是用原汤滤去杂质煮,自己家做还是喜欢弄得干净些,另外放开水煮的,也可以加一点蘑菇汤煮,没有不放也可以了;


3、猪肝也可以整个煮再切薄片,我觉得那样浸泡不干净,又浪费时间,还是切完薄片再煮的;


4、外面卖的炒肝可没这么多料,我这一碗够做外面十碗的了,不然外面亏大发了。这东西胆固醇太高,最好不要吃太多。


【炖吊子】


主料:猪肠2500克,猪心、猪肚、猪肺共1500克;


配料:花椒2克,八角1克,大葱100克,姜50克,酱油100克,精盐30克,料酒10克,辣椒油50克,香菜100克,醋适量。


做法:


1、将猪肠、猪心、猪肺、猪肚用清水冲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换水再煮片刻,捞出改刀成小块,心、肺切片,香莱洗净切末,葱、姜洗净分别切大段和片;


2、锅内加清水(没过原料),放入花椒、八角(用布包好)、葱段、姜片,加入料酒、酱油、精盐,先放入猪肠、猪肚,后放入猪肺,煮至熟烂即成,食时盛入碗内,浇上辣椒油,撒上香菜末即可;


小诀窍:


1、猪肠、肚要用醋、精盐反复揉搓,去掉粘液,冲水净去异味;


2、猪肺对准水龙头冲胀,去除血水及肺液;


3、猪心用刀切开,用水冲去淤血。


【炸灌肠】


主料:灌肠一包,大蒜4-5瓣,白开水;


配料:盐,玉米油,香油。


做法:


1、灌肠——白玉牌;


2、灌肠切成片备用;


3、灌肠切片是有讲究的,一边厚,一边薄,这样才能酥脆可口,软中有脆;


4、煎锅中倒入适量的玉米油,小火煎灌肠,煎至变的不透明后翻面再煎另外一边;


5、大蒜一定不能用刀拍碎,要用压蒜器压成蒜米,或者捣蒜罐子捣碎成蒜末,这样才可以出来蒜的香味;


6、兑入白开水,加入少许盐调味后,点上一点香油即可。


【面茶】


主料:小米面或黍子面100克;


配料:麻酱30克,香油适量,熟芝麻10克,花椒10粒,盐适量,姜粉5克。


做法:


1、花椒和盐放入锅中,干焙出香味,取出用擀面杖擀碎;


2、熟芝麻用擀面杖擀碎,与花椒盐和姜粉一起混合待用;


3、如果芝麻酱比较稀可直接使用,如果较干,要将适量香油烧热后,倒入芝麻酱搅拌匀;


4、小米面+水,调成稀糊状;


5、锅中倒入水,烧沸后,倒入调好的小米面糊;


6、再次煮沸后,转小火,煮约15分钟,期间需不断搅拌;


7、煮至自己喜欢的稀稠度,关火;


8、盛入碗中,在表面倒上一层芝麻酱,再撒上芝麻椒盐。


【驴打滚儿】


主料:红豆沙(可以买现成的,这个是自己煮的)、黄豆面、糯米粉;


配料:水、糖。


做法:


1、黄豆面炒熟(小火炒,很容易糊)。糯米粉加水加糖,放在锅里蒸熟简版驴打滚儿的做法,案板上撒一层熟黄豆面儿,把热的糯米面团倒在上面,趁热擀开,防粘的话,多些黄豆面儿没关系。


2、擀开的面皮上铺一层豆沙馅儿;


3、卷起;


4、切件。


【蜜三刀】


主料:发酵面2500克,干面粉、饴糖各750克;


配料:食碱5O克,植物油1500克(约耗900克),另备饴糖2500克蘸蜜用。


做法:


1、将酵面发成老酵面,即为苍肥,加食碱揉匀略饧;


2、干面粉750克加饴糖750克和成饴糖面。把对好碱的发面团一分为二,用擀面杖擀成面片,将饴糖面也擀成同样大小的面片,做里子面用。两块发面片夹一层饴糖面片成三层,厚约2.5 厘米,用刀切成小块,四角对齐折好,顺切三刀连刀;


3、锅内加油烧至六成热,下入生坯,炸熟捞出,迅速下入蜜锅中过蜜,再捞起晾凉即可食用。


小诀窍:


1、面团要揉至光滑为宜;


2、油炸时油温不宜太高。


【藕糕】


主料及配料:江米粉1250克,鲜藕500克,桂花15克,绵白糖350克,金糕、青梅、瓜条各35克,瓜子仁25克。


做法:


1、将藕洗净、去皮,切成丝放入清水盆内;


2、江米粉加水和成江米粉团,放入藕丝和白糖拌匀;


3、锅内加水烧沸,笼内铺好湿布,倒入粉团加盖蒸约4O分钟即熟;


4、金糕、青梅、瓜条分别切碎,同瓜子仁、桂花一起撒在藕糕上,按实即可。


小诀窍:


1、藕丝切好后要迅速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免变色;


2、粉团入笼要用沸水旺火速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