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个土货
一个90后创业的女汉子,爱旅游,爱书法,爱明天的人,用一颗情怀的心与您分享土货~~~
拧开玻璃瓶盖,
舀上一勺枣红色的枇杷膏,
浓稠的液体在开水冲泡下晕开。
瞬间,清新香甜的味道弥漫整个屋子。
这如同父母的关心,跋山涉水,
无声包裹着身在外地的游子。
他们把枇杷从树上采摘,洗净煎熬,
换一种形态,存进一个个玻璃罐,
在颠簸流转中传递着朴素的真情。
土阿个回乡创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
由于刚刚起步经常熬夜且动脑又不注意饮食,
身体日益下滑,面上长痘,
经常喉咙发炎,腹胀水肿等症状。
踏寻中医,得知湿气太重。
湿气是万恶之邪。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就是因为它从不分季节,
不分体质,趁机而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去云霄淘寻海货的,
善良的渔民阿姨给了我一瓶枇杷露,
从此便掀开我要做枇杷膏的想法。
小满过后,枇杷熟了,对枇杷种植大户老林夫妇来说,接下来将会是忙碌的一个月。趁着枇杷最新鲜的时候采摘下来,一方面顾客喜欢,另外还可以给远在千里之外上班的儿女,做上几罐枇杷膏。每年的这个季节,他们都会重复着这些劳动。
在漳州云霄乌山村,这里地处沿海,
背山面海,加上闽南独有的气候,
造就了云霄枇杷柔软多汁、
口味甘甜、肉质细腻。
摘下一颗枇杷,拨开表皮,橙黄色的果肉,香气浓郁,咬上一口,甜中微微带酸,让人陶醉其中,不想醒来。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两箩筐已是堆到冒尖儿的枇杷。老林弯下身子,深呼一口气,挑了起来。扁担深深压在他的左肩上,嵌进肉里。右手一根竹竿支撑着,摇摇晃晃间,我们下山了。
老林夫妇一个习惯,每年的第一天采摘的枇杷,要做成一道美味,寄给远在北京儿女们。那就是枇杷膏。,挺老林夫妇说,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是工程师,女儿是教师。
熬制枇杷膏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和骄傲,农户老林夫妇的一双儿女,都在北京上班。女儿在当老师,儿子是个网络工程师,两夫妇就是靠着满山的枇杷培养了一对出色儿女。
。“北京的空气不好,从他们毕业上班后,我们都会给他们做一些。”老林说,枇杷膏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做好一瓶好的枇杷膏一定要用上好的川贝”。
说着农户老邱的老婆就开始清洗枇杷了,
撕开外层厚厚的表皮,
用一根筷子穿过枇杷,
去掉枇杷核。
半个小时左右,
一盆清洗干净散发着
香甜清新气息的枇杷就呈现在眼前。
为了保证受热均匀汁液不粘锅,
熬煮时要使用平底的铝锅。
将水滤干,
倒入锅中,放入少量冰糖,
就可以翻炒了。
整个过程无需加水,
刚开始要用力将枇杷搅碎,
搅拌越均匀吃起来口感越好。
中间也要多次搅拌,
随着熬的时间越来越长,
枇杷会变得越来越稠。
一般熬两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锅里沸腾后,要改小火,不然会糊。”
随着勺子的缓缓搅动,
锅里的枇杷已被熬成粘稠状。
接着加入少量川贝粉,继续熬制。
川贝粉本身就有缓解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的作用。
与枇杷一起熬制,作用会更加明显。
从采摘枇杷,
到收到枇杷膏,
总共不到5天。
它们最终会被放置在千里之外的办公桌旁,
每一滴都包含着他们的耐心和柔情。
儿女眼中的平常事,
放在父母眼里就是天大的事。
因为他们的想法含蓄而朴素:
你好,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