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小学生的金钱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小学生的金钱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2021-11-17 01:51:14

开学第一周应家长要求,给学生组织了以零花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聪明地消费》。

我上课一般遵从“问题驱动、自主探讨、点拨引导”的教学原则,把答案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这次也是如此。 

首先,统计零花钱有多少。上课后提出消费的概念,学生凭直觉能说出“消费就是花钱”的理解。我接着统计学生能自己支配的零花钱有多少?让我吃惊的是孩子手里最多的竟然有900多元,平均也在200元以上。原以为孩子们的压岁钱家长会收回去,没想到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自己掌握。

我询问了所有零花钱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压岁钱、平时买东西剩下的钱、做家务的劳务费。 

然后,分组讨论并分享。佻想怎样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学生积极参与、兴致很高。每班找了三组分享,基本上他们支配零花钱的方式有:购买文具、课外书、给父母买礼物、交学费。其中前两种占90%以上,给父母买礼物的每班只有一两个学生,可以看出在孩子小小的内心世界里还没有回报的概念,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感觉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另外,从孩子花钱的内容感觉到有点酸楚的是,孩子并没有特别想满足的生活方面的心愿,即使买课外书也没有具体目标。可能农村孩子视野比较窄,所知甚少、想法也少。想起学校“生命梦想未来”的校训,给孩子一个梦想对于生命的丰富真的很重要,没有想法的人生总是显得枯燥而乏力。

 最后,引导科学消费。我给学生建议了支配零花钱的其他方式,除了学习、还可以关注自己的生活需求,如玩具、足球、旅游、发卡等;除了自己还可以回报父母亲人,“给永远比拿快乐”,在接受的时候除了说谢谢还可以回报一点礼物给关爱自己的亲人;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六个班级的课,没有一个学生谈到买零食,我觉得他们隐藏了这个心思吧,也对此提了建议,可以购买绿色健康的食物牛奶水果等,只要远离垃圾食品就好。

课堂总结时告诉学生,零花钱不要攀比,因家境不同可能有多少的区别,但是每份零花钱承载的都是同样的爱。珍惜并用好零花钱才是自己的智慧所在。

 

金钱教育是人生的重要课题,理性支配金钱是一生的修行。这节课感觉孩子是有所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