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塞(中国古典舞)
1、训练目的:
训练古典舞的身法、剑法、步法和舞姿。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剑指: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拇指,无名指、小拇指相贴呈空心圆形。
b、女形拳:五指空心蜷曲的状态下,拇指和食指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枝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c、刀掌:五指伸直,拇指往手心方向靠,虎口张开,其余四指尽力上翘。
d、剑指盘腕:剑指手型,以腕为轴,在头顶斜上方和跨前,平圆逆时针或顺时针环绕,手心向上。
e、刺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呈一直线。
f、撩剑:以剑首引领,手臂外旋,贴身立圆由后向前上方弧线撩起。
g、云剑:以腕为轴,使剑向外平圆环绕,势如转盘,力在剑刃。
h、踏步蹲:在踏步的基础上,后腿膝盖在前腿外侧伸出,双腿交叉蹲,腿部重叠,上身保持正直。
i、勾脚迈步:重心下沉,主力腿膝盖微蹲,动力腿经勾脚向旁迈步。
j、踏步蹲:在踏步的基础上,后腿膝盖在前腿外侧伸出,双腿交叉蹲,腿部重叠,上身保持正直。
k、踏步蹲冲掌:踏步蹲位,一臂掌形在体侧前方,保持手臂弧形,一臂掌形在身体斜上方推出。
l、提襟位:手以拳形,双臂弧形提于胯旁,拳眼与髋部相对,保持距离。
m、点步亮相:一臂剑指托掌位,一臂单手提襟。
n、穿手:指尖带动手掌及双手手臂,同时交替进行,由钻的路线到含的身体,最后穿出形成姿态,节奏要利落、干脆。
o、弹琵琶:踏步子午相,兰花指曲臂,一手端于肩前,一手端于腹部前,目视1点。
p、扶冠1:刀掌手型扶冠形象,放于头顶斜上方,胳膊肘微微架起,半脚掌并腿,目视1点。
q、扶冠2:刀掌手型扶冠形象,放于头顶斜上方,胳膊肘微微架起,落脚蹲,目视1点。
r、收袍:一臂刀掌手型经过下弧线提于前平位,回身回头,一臂刀掌手型落至反手的肘内处,直膝。
s、抖袍:双臂刀掌手型快速打开至身体斜下位,单腿跺步8点方向勾出脚。
t、收式:双臂经体旁快速曲臂收回,一手拳形,一手剑指放于拳形手腕处。
u、射燕剑式:主力腿直膝,射燕脚位,一臂斜下位剑指,一臂肩前曲臂拳形手,头微向右倾,目视8点。
v、山河:双臂刀掌手型由下至上打开斜上位,踏步拧身仰头,目视2点斜上方。
w、不舍:双手刀掌手型跨前下盘腕,踏步蹲回头。
x、诀别:收式手位落于肩前,踏步蹲回头。
y、前弓箭步:前脚上步屈膝蹲,后脚向身体后方撤,形成前腿弓,后腿绷的姿态。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5点方向,双手提襟位,脚下丁字步,目视5点。
准备音乐:
(1)保持准备位动作
(2)转身踏步,弹琵琶舞姿。
第一段:
(1)1 右手扩指下拨,做弹琵琶形象动作。
2 右手团指收手。
3—4 重复(1)1—2的动作
5—6 穿手。
7—8 踏步蹲冲掌,目视2点。
(2)1 扶冠1的动作。
2 扶冠2的动作。
3—4 收袍动作。
5 抖袍动作。
6 踏步站立,一臂背手位,一臂胸前拳形收手.
7—8 踏步蹲,剑指亮相,头和眼快速跟手,目视8点。
(3)1—2 剑指上盘腕,上步移重心,仰胸抬头。
3—4 剑指下盘腕,重心收至后腿,前脚直膝绷脚点地。
5—6 上步收式动作。
7—8 射燕剑式。
(4)1—2 山河动作。
3—4 不舍动作
5—6 直膝收式动作。
7—8 诀别动作。
第二段
(5)1—2 一臂剑指穿手斜上位,一臂单提襟,半脚掌往3点方向迈步并腿,目视2点斜上位。
3—4 一臂曲臂剑指,一臂单提襟,往8点方向上步踏步蹲,目视8点。
5—8 重复(5)1—4的动作。
(6)1—4 往3点方向勾脚迈步,一臂曲臂剑指,一臂单提襟。
5—8 保持舞姿与体态,微曲膝快速跑一个半圆路线,回到中心点,体对1点方向,手眼留至7点。
9 双臂剑指大开旁平位,仰胸抬头,直膝体对8点方向。
10 双臂拳形大合收于胸前,含胸低头,屈膝体对2点方向。
11 前弓箭步刺剑,另一手臂剑指托掌位。
12 拳形手穿手,动力腿经吸腿快速绷脚点地。
结束段:
(7)1—3 点步亮相动作。
4 踏步位,一臂拳形曲臂收手,一臂背手位,回头。
5—8 剑指亮相,踏步蹲,眼随手快速看出。
(8)1—4 撩剑动作。
5—8 云剑动作。
4、提示:
a、身法和步法的动作要体现柔与刚健的结合。
b、表演风格突出英武的人物形象,动作节奏干净利落,有力度。
c、准确掌握剑法。
5、歌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二、雨丝(傣族)
1、训练目的:
通过伞这个道具的使用,更加充分地展现傣家少女婀娜的体态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运用所学的舞姿舞步,展示自我。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造型舞姿1:左手曲臂放于肩前举伞,伞面对正上方,右手提裙手放于右胯前,左靠步出右胯,眼视左斜下方。
b、造型舞姿2:左手曲臂放于胸前举伞,右手掌型手经肩前掏出放于前平位(手肘不要完全伸直),左脚微曲前脚掌着地,右脚全脚掌站立,重心后移,上身最大幅度向后靠,身体面向七点微含下颚(注意举伞时伞面对正上方)。
c、造型舞姿3:上左脚,右脚同时上步前脚掌点地,屈膝下蹲同时身体向前拉长,展胸下颚向前延伸,身体向前拉长,强调身体三道弯。左手曲臂握伞(伞面对正上方)放于胸前,右手掌型手放于右胯后方。
d、摆步:重心放于前脚掌膝盖微曲摆步,(三步一踢,第三拍勾脚强调脚后跟向后踢,膝盖不要主动向上抬起),胯部随步伐微微摆动,左手曲臂举伞放于肩前,右手提裙放于右胯前。
e、环手背伞:右手握伞经旁、向后曲臂围腰,伞面放于身前,左手曲臂掌型手立掌于胸前,同时左脚收至正步位半蹲,体对三点,眼视一点。
3、节奏:
准备位置: 造型舞姿1动作。
准备音乐: 3/4
(1)-(4) 保持准备动作。
(5)-(8) 造型舞姿2动作。
(9)-(10) 造型舞姿3动作。
(11)-(12)左脚八点上步,右脚点地,左手举伞,右手掌形斜上托手。
(13)-(14)左手举伞,右手手指抖动渐渐落下。
(15)-(16)身体放松同时移动至二点方向,双手慢慢将伞推出。
第一段:
(1)-(4) 身向二点,双手将伞推至前斜上位,半脚掌碎步向二点行进。
(5)-(6) 双手握伞从二点上位向左划一个立圆至右胯旁,脚下从左到右移
动重心至靠步,身体随伞一起做立圆的动律,头随动,眼视一点。
(7)-(8) 保持舞姿向右转伞,同时动力腿快提慢落两次。
(9)-(12) 右手直臂举伞至上位,左手掌形旁平位,半脚掌碎步向右旋转一
周,眼视伞的方向。
(13)-(15) 右手身前曲肘握伞,左手在两胯旁做摊手和按手动作,同时靠步
交替移动重心。
(16) 身向七点屈膝半蹲,含胸低头,双手曲臂握伞将身体藏于伞中,
伞面向一点。
(17)-(32) 反面重复(1)—(16)。
(33)-(36) 身向三点屈膝半蹲,含胸低头,双手曲臂握伞将身体藏于伞中,
伞面向一点,保持舞姿变换队形。
第二段:
(1)—(4) 右起摆步四次。
(5)—(6) 双手握伞推至前斜上位,配合半脚掌碎步向一点行进,眼视伞的方向。
(7)—(8) 左脚向旁迈步形成靠步,双手握伞放于左肩前,眼视斜下,同时两次动律。
(9) 体对一点,右手直臂握伞,伞面由一点方向打开至三点方向,同时右脚向旁迈开与肩同宽。
(10) 环手背伞舞姿。
(11)—(12) 左手经肩前掏出掌型手伸于前平位,左脚向七点方向伸出前脚掌着地同时双腿伸直,身体向前拉长。
(13)—(14) 右手将伞在体旁盘绕,举至上位,右手掌形旁平位,配合屈膝直膝动作完成。
(15) 左脚向旁迈出形成靠步,左旁平,右手折腕直臂保持在旁平位,将伞倒置。
(16) 右手手腕用力将伞挑起,同时左手握住,身向二点方向正部位半蹲,眼视伞的方向。
(17)—(32) 重复(1)—(16)。
(33)—(36) 双手前斜上位握伞,向五点方向半脚掌碎步行进。
(37)—(38) 造型舞姿1动作。
(39)—(46) 双手前斜上位握伞,向结束造型方向半脚掌碎步行进,自由舞姿结束。
4、提示:
A、造型舞姿要求体现傣族婀娜的曲线美,动作做到最大限度
B、在道具使用上,注意发力方式,保持伞面一致性
C、开始于结尾音乐属于散板音乐,切不可僵硬的完成动作节奏,要求根据音乐的气口给予动作的舒与缓,充分展示美的意境。
三、玲珑(中国古典舞·汉唐)
1、训练目的:
学习汉唐古典舞的基础舞姿、运动路线以及发力方式,初步了解其审美特征。
2、主要动作与要求:
a、摆肩步:身体一侧同时向前迈腿、腆胯、送肩,动力腿至正小靠腿,左右交替。
b、担山式:双手提肘,翘腕,分别放于胯斜后方。
c、亮翅式:双臂左右旁伸,沉肘,提腕,平掌与肩同高。
d、正小靠腿:动力腿脚跟靠于主力腿脚踝内侧,膝与脚尖向前。
3、节奏:
准备位置:四点方向,汉唐舞姿自由造型。
准备音乐:
(1)1-8 保持准备动作 。
第一段:
(2)1-4 右起摆肩步四次。
5-6 半脚尖立起,双手在前平位沉肘提腕,上下摆动。
7-8 正小靠步,左前平位沉肘提腕,右手胯旁压腕,沉气眼视一点。
(3)-(4) 重复(1)1-8动作。
第二段
(5)1-8 右起摆肩步,两拍一次,要求有顿点。
(6)1-2 双手单山式,半脚尖碎步配合碎摆头。
3-4 左手亮翅式,右手提腕沉肘放于下颚前,左虚部,左倾头。
5-6 重复1-2。
7-8 反面重复3-4。
(7) 重复(5)1-8。
(8)1-2 双手单山式,半脚尖碎步配合碎摆头。
3-4 双手亮翅式,左虚部,左倾头。
5-6 重复1-2。
7-8 反面重复3-4。
(9)1-8 双抗手右起摆肩步,八点方向行进。
(10) 1-2 双手单山式,半脚尖碎步配合碎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