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幽幽夜漾,悠悠乐徜:迷醉在排箫的天籁之声中

幽幽夜漾,悠悠乐徜:迷醉在排箫的天籁之声中

2020-05-30 21:40:44

点击上方「影音新生活」关注更多!


“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

——《诗经·周颂·有瞽》


冬日的夜晚,冰凉如水。深情的月光静静地匍匐在隐隐的青山绿林中,一曲清澈的箫歌悠悠飘来,缓缓地点亮了这个寂静的夜晚,它柔软了冰硬的岩石,拂开了洁白的山花,泛起了湖面的涟漪,连呼啸的风也忍不住缓了下来静静地倾听这清秀雅致的旋律……



这是排箫的呢喃,世间的山川、河流,皓月、繁星也不过浓缩在此,静美的音乐展现的便是我们不知多少次萦绕在耳边的神往境界。

下面,“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走进秀美的排箫音乐世界。


欣赏:《空山寂寂》


排箫



排箫又名雅箫、颂箫、舜箫、秦箫,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乐器。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既可以用于独奏又可用于合奏。就音色而言,更多的人喜欢把排箫归类为古典乐器,排箫音乐截然不同于嘈杂喧嚣的现代音乐,排箫声音如同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人们常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之声”。


欣赏:《和兰花一起》



排箫的构造

排箫是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管子都是采用相同的材质,并按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并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在音管的内部再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吹管。



另外,排箫形似凤翼,富有民族风格, 从春秋至唐末的1600多年间,排箫的管数和长度均不同,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乐器匠师的改进,直到清代才由依次渐短的单凤翼,改为对称的双凤翼形制,并且按律进行编管,箫管的箍子也由绳拴竹捆改成木制套架。


欣赏:《寒窗读夜》


排箫的发声原理

排箫在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



排箫的发展

骨质排箫



排箫起源于何时,已经很难考查。但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这个排箫由13根长短递减的禽类腿骨制成,最长管32.7、最短管11.8厘米。这支排箫1997年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出土时管身有带子束管的痕迹。

石质排箫



现存最早的石质排箫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一号楚墓,用整块石灰石雕琢而成,共13管,距今已2500年,从其腰部的捆扎雕饰看,当是竹排箫的仿制品。


竹质排箫

现存最早的两支竹质排箫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距今已2400多年, 它们的形状独特,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黑底红色三角回纹的漆绘。古时的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



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亦珍藏着中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破,旧管内塞有纸堵,以便于调律,后经修补复原,其形甚为奇异。



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包含十二律及四倍律,工艺十分精致,造型美观,本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富有民族风格。



1981年吉林省歌剧院自行研制出双排加键排箫。这种排箫音域宽广,既可演奏悠扬舒缓乐曲,又可演奏活泼轻快乐曲。


欣赏:《春夜喜雨》



排箫的风格流派

中国曾是排箫的发源地,中国的古代诗词文献典籍对于排箫的记载和考古中出土那些年代久远的古代排箫,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但中国排箫的发展史是一部断代史,排箫的吹奏技艺没有承传下来,在清朝中后期排箫音乐就从中国乐坛中销声匿迹,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从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上来看,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两类排箫:罗马尼亚排箫、南美排箫。

罗马尼亚排箫都为弧形曲面造型,吹口平滑,做工精美,手感灵活,能吹奏快节奏的乐曲。这类排箫都有底座,最为结实牢固,且美观大方。绝大多数的西方排箫演奏家使用这种类型的排箫。



南美排箫制作工艺简单,材料大都是竹子或薄竹,有平面的,也有弧面的,有单排的,也有双排的,但吹口较粗糙,演出风格也多为原生态。

不同材质的排箫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乌木排箫高亢亮丽,檀木排箫轻美甜润,苦竹排箫清脆飘逸,亚克力排箫古朴自然……


欣赏:《清香回溢》



排箫名家

舟里·莫克

舟里·莫克是瑞士人,他也是世界著名的排箫教育家、排箫制作家、排箫演奏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舟里·莫克结识了著名排箫演奏家赞菲尔,赞菲尔用四年时间教他排箫制作工艺,此后他制作出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排箫——大舟里排箫,不久他又结识了西蒙·史丹修,西蒙·史丹修教会了他演奏排箫,此后,勤奋好学的舟里·莫克和十多位世界知名的排箫家建立了交往,并向他们学习排箫吹奏技法,他发现每位排箫演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技法。于是他就将排箫家们的演奏录制下来,悉心专研,形成了系统的排箫教学理论。



在1976年,他在瑞士的苏黎世创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排箫学校——大舟里排箫学校,并特邀著名排箫演奏家赞菲尔为该校编写教材,赞菲尔将自己14年的深思熟虑的思想总结写成一部撼世之作——《排箫基础教程》,1993-1998年,应舟里·莫克的邀请,赞菲尔到苏黎世的大舟里排箫学校授课。在舟里·莫克和他的大舟里排箫学校的培养下,在欧美一批的出色的排箫演奏家成长起来。


欣赏:《飞越彩虹》



排箫的音乐治疗作用

吹排箫、欣赏排箫乐曲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情绪暴躁,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定益处。长期吹排箫和欣赏排箫也可以达到修心养性的作用。


欣赏:《岭头山色》



结语:茫茫的夜色中,有谁在倾听清冷排箫音乐里那缕薄薄的凉意?不必深究,既然夜已晚,就由着悠悠的箫声陪伴着我们悄然入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