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瘦金探秘 | 瘦金气韵唯徽宗能尔

瘦金探秘 | 瘦金气韵唯徽宗能尔

2021-10-06 00:25:56

敬请关注:瘦金体书法研修院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11子、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6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选错专业入错行,

是一件很悲催的事。

这一点,

文艺青年宋徽宗一定深有同感……



,但却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在宋代艺坛,他的诗、书、画均有精湛的造诣,可称“三绝”,且以花鸟画为长。


赵佶的书法初学黄庭坚体,后自创“瘦金书”,笔法遒劲秀丽,独具一格。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瘦劲而不纤,端正而不板,以骨气风神取胜,一点一撇,笔笔都见功力,雍容典雅,和他的工笔花鸟画十分协调。


宋徽宗 蠟梅山禽


赵佶也擅长草书,传下的《草书千字文》全卷一气呵成,纵横奔放,风神萧散,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皆得心应手,直探草书三昧。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


赵佶的诗才为书画所掩,他的题画诗流利清新,格律谨严,显示了宋诗本色。


历来论画者都以为赵佶最擅长的是花鸟画,又尤以工笔重彩花鸟最有特色,传世作品,也是花鸟画最多。他的花鸟画用笔挺秀灵活,与瘦金书法有共同的特色。画面富丽,与黄筌、黄居寀父子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丰神飘逸,气韵高妙。据说他画鸟雀,常以生漆点睛,隐约凸出纸绢上,几欲活动。此外,他的作品也有比较粗犷的水墨画。流传下来的花鸟画作品有《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柳鸦图》、《瑞鹤图》等。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赵佶的山水画也有极精之作,如《雪江归棹图》,意境之高,功力之深,非高手做不到;《晴麓横云图》结构工密,在秀丽滋润中极见功力。他的人物画追法唐人,多为临摹作,也不乏创新。如《十八学士图》、《文会图》、《听琴图》等,人物雍容华贵,神采奕奕,笔墨自然流畅,技巧纯熟。对各种杂画,赵佶也颇有自己的风格。画墨竹全用浓墨写成,别开生面,画马也别出心裁。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宋徽宗摹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


赵佶作品上的签名题句,都用独创的“瘦金体”,签名喜作花押,据说是“天下一人”的略笔。盖章多用葫芦形印及长方形朱文“御书”印,或“政和”、“宣和”等小玺。


 总而言之,“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画继》) ,诗词书画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绘画方面,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能“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广川画跋》) 。正如劳伦斯·西克曼在《中国的艺术和建筑》一书中所说:“帝位为徽宗的绘画活动创造了条件,但徽宗的画并不是因其帝位,而是因其画作本身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后世的。”这是一句十分客观的公道话。可以说,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




来看看他瘦金体和草书的气韵。


小楷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局部)


总之,赵佶当时只是一个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王孙公子,玩着自己的那些兴趣爱好。至少我们看不出他有明显的集结党羽,争权夺位的行为——不过也难怪,即使是他哥哥二十四岁早亡之时,他也还只有十九岁。


之后的故事几乎就是一个逆袭的神话。其兄驾崩之时十四个兄弟居然只剩下六人。纵使这样赵佶也还不是老大,不过他那排在顺位上的哥哥偏偏瞎了一只眼,被认为当皇帝有损形象,结果在向太后的力主之下,赵佶居然就这么误打误撞,当上了大宋天子。


据说消息传来之时他还在和小伙伴们踢着球,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了。


但是皇帝这个新头衔对于赵兄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就像大部分新工作一样,稀里糊涂地在新鲜感中度过了试用期之后,接着就是深深的茫然。


,他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则是蒸蒸日上。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许多提有他名字的画,虽然不一定都是他亲笔所作,但至少都可以代表他的笔意和风格。


有时候或许是他的理性战胜了感性,觉得皇上也是蛮好的,譬如在这幅《芙蓉锦鸡图》上,他就提道:


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


《芙蓉锦鸡图》


锦鸡自是喻指庙堂之君子,一如此刻的自己,而“凫鹥”则是指隐逸在野的高士。赵佶说,入世的人如果全了五德,那要比闲人隐士还要安逸。可见此刻他还是在试着认可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但或许更多的时候,他的内心有个更强大的声音在喊着,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在另一幅画上,我们看到了这首意味深长的诗。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腊梅山禽图》


画家看似在说两只白头翁的坚贞不离,可是“丹青”自然也可以指画画。作为一个皇帝,赵佶没有认自己的“皇帝命”,反倒是说自己已有“丹青约”。或许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中真的悸动了一下。皇帝对于他来说,真的太累了,也许这时候他开始考虑,这个天生的画家是不是坐在了一个自己不属于的位子上。


渐渐地,他开始抗拒他在现实中的压力,转而更多地在艺术世界中寻求慰藉。在那个世界中,他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才能真正体现出王者的风范和气度。于是在一幅有名的《听琴图》中,我们看到了有趣的一幕:赵佶穿着一身道袍在低眉抚琴。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天子处在社会金字塔的无上顶端,文人是这个“天下第一人”的附庸集团,而琴棋书画更是文人的业余爱好,而此刻,这个天下第一人却把这一张琴当作了自己的真爱。


更有趣的是,在皇帝的头顶,甚至还高于赵佶瘦金体的御笔亲书之处,居然是我们熟悉的“大奸臣”蔡京的题诗。蔡京到底奸不奸我们在此就不讨论了,但至少谁也没法否认蔡京可以与赵佶比肩的艺术才华,或许也正是因此,他在被宋徽宗倚重为宰相之时,也被赵佶引为知音。正是这位知音听懂了这位乐友的弦意,也只有他这样的书法,才配在这幕理想中的画面上提诗。


《听琴图》


不过除了寄情于艺术构建的虚幻,赵佶在现实中也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位子,他发现自己手中的权柄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好使的,于是他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重构北宋的艺考体系


应该说宋朝之前,画画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还是相当边缘化的。它被认为是一种很实用的技术,就好像类似木工、皮匠、点心师傅一样。


虽然有些社会地位高的“文化人”有时也倾心于画画,但那也更多被看作是一种个人化的兴趣爱好,甚至有时,这种爱好还会成为累赘。譬如唐代的阎立本老兄,人家当时出身关陇集团的贵族身份,是外戚加当朝宰相,官已经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结果有一次李世民和群臣喝酒行乐玩得嗨了,说阎老兄听说你平时喜欢画画,你看今天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你帮我们大家画张画儿吧。结果大家继续坐着喝酒吃肉吹牛扯淡,可苦了我们这位宰相,只能跪在边上撅着屁股帮大家画画。他回到家里的时候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以至于把子女们叫到身边说:老爸从小接受高等教育,写文章从来不输于同僚,如今官居高位,居然被人差来唤去像个差役似的,堂堂宰相还要被人叫做“画师”,你们这帮兔崽子以后谁都不许学画画了!


不过赵宋在这方面倒是有了极大的改观,,开始把“画师”编入了公务员队伍中,这对于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可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美术生的地位也一下子扶摇直上。不过与考秀才考状元不同,画画作为一门技术活一直以来并不和“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很多考生虽然画工很好,但是文化水平却不高。


但作为文艺全能,赵佶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画画的没有文化水平,那只会阻碍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


于是,在这一年的美术联考中,当全国的美术生又苦练了无数张孔雀、侍女、花花草草的写生之后,当他们在考场上看到今年的题目时,小伙伴们估计都惊呆了。


讲台上没有孔雀了,题目换成了韦应物的一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考虑到当时美术生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当年的这个考题不知道断送了多少学子的大学梦。即使那些肚子里还有点墨水看懂了题目的人,估计大部分也就是硬着头皮乱画了。于是据说大部分人画的都是一条小河上横七竖八停了几艘破船,一个人影儿都没有。没有人审清楚这诗中说的“无人”是没有要渡河之人,不是没有船夫。于是第一名的试卷是画了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板上,手里把玩着一只笛子。以船夫之“闲”来说明没有渡客,可以说是真正把诗与画结合到了一起。其余的同学们,之后回去抱头痛哭,外加痛定思痛把培训机构押题老师骂个遍。


紧接着的几年,一个个类似的题目被抛了出来:“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红一点”、“深山藏古寺”、“蝴蝶梦中家万里”……于是美术考试不再是仅以技法论高下,而是将绘画放到了一个“文化”的大背景之中。


应该来说在古往今来的教育改革中,这是相当成功的一个案例。通过自上而下的引导,中国画从技法向意境演进,进而真正形成了所谓的“文人画”浪潮。这对于中国绘画从工匠之巧计向以“诗、书、画”为价值核心的文人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政策引导作用。这正是如此,宋画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并且由此奠定了其后数千年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主流。


我们不妨再来比较一下赵佶推崇的绘画到底和前代有何区别。在北宋初年,宫廷画风被以“黄家”为代表的一干画师所牢牢把持。黄家有父子二人,父亲黄筌成名于五代的西蜀,儿子黄居寀光大于北宋的画院。他们最擅画花鸟,时称“黄家富贵”。黄居寀曾经画过一幅《山鹧棘雀图》,不但对鸟儿们的描绘细致入微,而且透露着一股土豪们最喜欢的华丽风格,所以在当时成为了官方花鸟画的标杆。这种风格自然吸引了想要考入画院的学子们争相效仿。


《山鹧棘雀图》


不过这份富贵到了赵佶这里却不受待见了。在这个高逼格文青眼里,这类作品恰恰输于其徒有“匠气”——换句话说,技巧可以,但没有“诗意”。他想要的,恰恰是另一种风格。


于是黄家坠下神坛,年轻画家开始涌现,譬如崔白的这幅《双喜图》。


《双喜图》


为啥赵佶认为这幅图更好呢?你看题目叫“双喜”,上面画了俩喜鹊点题那不算什么。关键是下面还有一只兔子,这只兔子的加入不但很好地平衡了构图,而且与黄居寀画面左下方的那只低头山鹧不同的是,崔的兔子和喜鹊是有互动的。兔子像是听到了喜鹊的鸣叫,倏然回头,构成了一幅趣味盎然的画面。而如果再进一步细看,画面中只剩下残花败草,还刮着凌厉的风,莫名地给人带来一阵寒意。或许喜鹊是在警告兔子将至的寒冬?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幅画恰恰提供了我们这些想象的空间,而这,正是此前的正统绘画中大欠缺的。


据说赵佶还经常亲自指导画院的学生们,这当中也有很多轶事,譬如一则说他曾经夸赞一个低年级学生的月季画得好,他说这是因为月季最难画,随着时间、季节,花蕊和花叶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还有一次,他让大家画孔雀,结果大家画完他都不满意,在大家都摸不到头脑的时候他说因为孔雀迈腿儿必定先迈左脚,你们都画成了右脚。诸如此类,虽然这些故事搞不好有点夸张,但可见这位皇帝画家在画画方面可比他做皇帝要勤奋得多了。


在他的“指导提拔”之下,宣和画院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譬如山水画大师王希孟号称是他慧眼发掘,又一手栽培的。他十八岁时画就的《千里江山图》不但场面恢宏,细看之下又藏了不少有趣的“小景”。可以说是北宋山水画中代表性的名作。


当然这批画家中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泽端,他的《清明上河图》成为了一段亦真亦幻的京都梦华。虽然在很多贬低宣和的材料中,,内忧外患,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水浒传》这本把宋徽宗叫“鸟皇帝”的演义中,当时的开封也是一派繁荣的盛世景象。


除了指导画师们的功课,赵佶还召集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把那个时代可以掌握的书法、绘画及金石学资料做了一个全面的整理,这在美术史上也是一件重大的功劳。


写到这里,我们或许不禁要感慨,如果他不是一个失败的君主,那或许他离一个中国传统中完美的文人形象也不远了。可是历史总是有那么许多的造化弄人。随着金兵的到来,靖康之劫给他的优雅生活画下了句号。一位才子,终究成为了一段耻辱国难的代名词,一个北国风雪之中飘荡的孤魂野鬼。不知他举头望月之时,会否忆起往昔汴京的雕栏玉砌,也不知他弥留之际,是否还会蹉跎于曾经的那个丹青之约。


一个人无法成全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只是一个个体的遗憾,但倘若还要让他去承担一份本不属于他,甚至或许无法选择的责任和失败,那只能说是一段历史的悲剧。


或许我们在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之时,能略微想起一些他为当时和后世的中国艺术做出的贡献,那就已经是对他最好的慰藉了。因为在他的心中,或许“艺术家”才本应是他命定的身份。



宋徽宗在书法上是有较高的造诣。其自创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夏日诗帖》


《牡丹诗帖》


他的小楷书千字文是留存至今的两件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


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整体道丽瘦硬。”


宋徽宗22岁经典作品:瘦金体《千字文》 局部















延伸阅读:

瘦金探秘 | 赵佶:画中琴

草书对照表大全,这样练就对啦!

赵佶,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瘦金探秘 | 宋徽宗长卷画赏析(11卷)

瘦金探秘 | 宋徽宗书法艺术全集(25幅)

瘦金探秘 | 赵佶《秾芳诗帖》

古代白描人物集锦120张

瘦金探秘 | 何为笔法,如何运笔?

书法作品落款知识大荟萃

字画装裱40个窍门,收藏啦!

工笔画常识 | 工具和材料,技巧从入门到精通解析

瘦金探秘‖ 临摹到创作,入帖到出帖,如何提升



更多瘦金教学视频请点击尾页:“阅读原文”或扫码学习!

感谢大家支持,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瘦金体书法研修院」

瘦金体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最颠峰时期诞生的顶极艺术,不仅楷书体,其行草书同样登峰造极独树一帜,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传承与发扬瘦金体书法艺术已刻不容缓。瘦金体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江雅妮、邱金生辅导授课《瘦金体书法大讲堂》,让人们学习、掌握迷人的瘦金体书法艺术!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艺术热线」13911002220

「艺术微信」ssbw978005168

「分享帖子」点击右上角[...]发送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更多瘦金体书法教程请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关注:

瘦金体大讲堂

瘦金体大讲堂—瘦金体书法艺术传承